发布时间:2024-11-16 12:48:51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内蒙古大兴安岭8月21日电 题:访兴安岭深处的扑火“尖刀班”:“从天而降”的森林守护者
作者 奥蓝 张玮
起跑、攀梯、高空行走、迅速滑降……21日,一周一次的索降训练又开始了。十几名全副武装的索降中队队员在队长齐旭涛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如何平稳安全地“从天而降”。大家全副武装,衣服已经湿透了。
“队伍成立两年来,在灭火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齐旭涛梳理道,初发火时,在车辆和灭火人员抵达前,索降中队就乘着直升机先到火场。如果火势小,大家会迅速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队员们会快速清理出一块停机坪,便于其他飞机降落。“我们承担的都是急难险重任务,类似‘尖刀班’,危险程度很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
记者了解到,在森林防灭火实战中,队员们经常会面临火场偏远、道路密度低、山高林密、陆路无路等多种不利因素,给扑救森林火灾造成了极大干扰,往往导致火势蔓延,错过最佳扑救时机。2022年3月,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航空特勤突击队(简称索降中队)。
“没有任务的时候,训练就是重头戏。”齐旭涛告诉记者,体能、索降、设备、力量……每天的训练内容都不同。
齐旭涛是“70后”,从事扑火工作近30年,一直没有转岗,是扑火队伍中为数不多的“老人”。“队伍要传承,总得有我们这样的人来传帮带呀。当年,吴文鹏的父亲就是我一起奋战的兄弟,如今我又跟他儿子并肩作战。”
图为绰尔森工公司索降中队进行日常索降训练。 刘磊 摄队里除队长齐旭涛外,其余队员都是“90后”,平均年龄只有24岁,齐旭涛口中的吴文鹏就是其中一员。
“实际作业的时候,我们得从40米的高度索降下来。那时候脚下是火场,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胆识和意志。”队伍一成立,“95后”的吴文鹏就被选拔进来。他之前是绰尔森工公司快速扑火队的队员,如今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索降队员。
“日常训练中,索降是基础练习。像盘绳、灭火机、油锯等灭火装具,我们都要通过训练熟练掌握。”吴文鹏补充道,“因为我们不仅是索降队员,还是扑火队员。”
“像特别高、特别陡的山上发生火情,以前只能靠徒步,需要花很长时间爬上去。现在,我们直接坐飞机到指定区域,索降下去扑火。”吴文鹏告诉记者,这不仅节省扑火时间和队员们的精力,还能提升扑火效率。“会大大减少森林燃烧面积。”
吴文鹏告诉记者,每次进火场,大家都要背着30多斤重的灭火机、给养等物资。“我曾有过4天3晚不间断打火的经历,没有休息。这除了对体力有要求,对毅力也是很严苛的考验。”
“每个新队员至少要经历五六场打火实战,才会蜕变成老队员。”如今在火场上,吴文鹏等老队员就是新队员的实战教练。他们会带领新队员熟悉扑火流程和环境,科普实战经验和技巧。“我们会告诉他们,如何看风向、扑火时遇到倒木怎么办、什么样的危险需要撤离。比如,正打着正面火,迎面风要过来,就必须马上撤离。”
“父亲年轻时也打过火。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装备、防护措施和充足的给养,太遭罪。”吴文鹏是“林三代”,从小听父亲讲山林的故事,也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他们总是徒步上山,一走就是七八天,穿的是不防火的迷彩服,手提式风力灭火机一台就有20多斤重,补给包里都是方便面……”
图为美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刘磊 摄“这份工作的确会辛苦一些,但一想到我守护着这么一大片绿色家园,就感很荣幸。”吴文鹏说着说着就笑了,“这些年,家乡林场的变化真的特别大,基础建设更完善、游客越来越多,这里越变越好。”(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