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12:51:11 来源: sp20241224
近年来,风能发电、新型储能、智慧电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各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排项目遍地开花,产业发展“绿”意盎然。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18.41亿个。其中,风电6.82亿个,占37.05%;太阳能发电4.13亿个,占22.45%;常规水电6.29亿个,占34.13%;生物质发电1.16亿个,占6.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128万个,占0.07%。
能源低碳清洁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而兴。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释放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抓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信号,其围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多项要求。
“绿色”正成为新型供能体系的主色调,近年来,清洁能源比重增加、供能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起到了“催化剂”和“倍增器”的作用。近期,内蒙古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成功并网发电,这座年发电量9亿度的光伏发电基地所处区域已产出过1.75亿吨煤炭,为荒凉矿区重新注入“绿色”能量;在江苏南通86公里的海岸线上,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源源不断地生发“绿电”,惠及民生;在陕西宝鸡,两座利用中深层地热水热能供暖的能源站投入使用,采用“地热能梯级最大化利用+大温差热泵机组+燃气锅炉调峰补热”的多能互补形式,实现了县城区域清洁化供热……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484万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991万千瓦、12353万千瓦。
“低碳绿色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已成为全球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生产国,也是技术的领先国,新兴的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重点用能领域节能提效成绩亮眼,能源消费“抢跑”绿色赛道。在浙江衢州,当地上线“水光储”余缺互济智能柔性精准调控系统,在光伏发电能力较强时,通过储能消纳多余电能,在光伏发电能力不足时补足缺口,克服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的短板;在安徽宁国市,景区的游船纷纷将柴油发动机替换成电动马达,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守护景区的绿水青山;在北京的一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三台磁悬浮鼓风机投入使用,这种鼓风机凭借减少摩擦、智能变频和联机调控等方式,较传统鼓风机节能30%以上……用能场景“绿”意浓浓,展现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
产业“含绿量”带来“含金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左右。国家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用能结构持续改善,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能源绿色化清洁化底色进一步凸显。
“能源转型可为各行各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提供基本要素支撑,是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业内专家表示,要通过化石能源“减法”与非化石能源“加法”协同发力,为经济社会全面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上述专家建议,在当前形势和长期趋势下,要借助新兴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此来提高绿色能源比例,同时加强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兴制造业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含量”。
(责编:孙红丽、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