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8:46:11 来源: sp20241221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很关心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爱农重农、兴农强农,深深牵挂。
又是一年甘蔗丰收季,微风吹拂,甘蔗叶沙沙作响,一大片待收割的甘蔗高大挺拔。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察看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走进甘蔗林,详细了解甘蔗良种繁育技术要领,同蔗农、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听到总书记来了,附近的蔗农纷纷聚拢过来,热情地和总书记打招呼。
一根小小甘蔗,蕴藏着多大的能量?“糖罐子”来宾市甘蔗产量超过全国10%,是广西着重发展“甜蜜事业”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寄予厚望,“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甘蔗地里把脉特色优势产业,苹果园里定调产业方向,总书记给乡亲们谋思路、出主意、指方向。
去年10月26日,延安苹果红了,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陕西省延安市高桥镇南沟村,总书记走进苹果园,向果农了解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乡亲们围着他,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听着果农唠“苹果经”,总书记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如今苹果已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优势特色产业,今年延安市的苹果种植面积达331万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相关收入已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0%,惠及80万农民。
从一个苹果到一根甘蔗,蕴含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
2020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当年在陕北黄土地上的往事,乡亲们告诉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总书记的目光看向更远的未来。
“金扁担”正从畅想变成现实。
延安苹果靠着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就地卖出,销路不愁。南沟村的老乡们用火热的产业发展实践告诉总书记,他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
对于广西甘蔗,看机收,问良种繁育,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
来宾市凤凰镇大许村村民霍佳丽说,总书记很关心我家的种植收成,详细询问了收割方式及其他收入来源,“机械收割解放了人力、节约了成本,我们现在的生活跟甘蔗一样甜了。”
农业现代化正在阔步前行。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一项项新技术落地,凸显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硬支撑。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乡村产业不断积蓄新动能。
从一个苹果到一根甘蔗,映照着“绿富双赢”的新理念
延安,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治理水土流失的举措持续推进,当地山坡上种上了苹果。
山添绿,人增收。一棵棵绿富双赢的苹果树,让延安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洛川县安善村果农李育宏感慨:“小苹果是‘致富果’‘幸福果’,一年能挣十来万。”
从驴鞍子、旧箩筐、石碾盘的“荒秃岭”旧光景,到丰收的苹果满山坡、挑上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走进南沟村村史馆,实物丰富、图文并茂,记录父老乡亲的奋斗足迹。
再看广西甘蔗。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探索降本增效、绿色循环的甘蔗种植新路径——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村党支部组织农户成立用水合作社,实行科学规范水肥管理,每亩蔗地节水量达50%,农资投入每亩平均降至400元。
习近平总书记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指出“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位于兴宾区凤凰镇,来宾市依托园区内的国家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在黄安村率先实施良种化、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模式,建成来宾首个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辐射带动2.5万蔗农增收致富。2022年,全村人均种植甘蔗收入达1.5万元。
我国持续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截至今年8月,累计认定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6.8万个,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8个。
从一个苹果到一根甘蔗,生长着乡村振兴的未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目前,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农民种蔗收入稳定在250亿元左右。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100%,蔗叶离田综合利用率33%,蔗叶综合利用率63.6%……一根甘蔗“吃干用尽”,广西形成了加快推进糖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让“一根甘蔗两头甜”成为现实。
冬日里,依靠苹果产业脱贫奔小康的延安果农,或是在果园追肥、剪枝,或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销售苹果,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生动写照。苹果红了,日子甜了。延安苹果越种越好,延安人骄傲地说:“苹果是老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
新征程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洛川苹果、赣南脐橙、柞水木耳……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目前全国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放眼广袤乡村,总书记考察过的小苹果、小茶叶、小木耳、小黄花……一个个“土特产”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策划:汪晓东 杜尚泽
撰文:高云才 常钦
编辑:韩文鋆
校检:熊捷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王晔 燕雁 岳月伟
视觉:徐亮 虞东升
(责编:徐婵、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