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热年的“COP”,COP28将把地球带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4-11-01 22:10:00 来源: sp20241101

  COP28将把地球带向何方?【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举行】

  随着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即将结束,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峰会即将在一个沙漠国家拉开帷幕。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8)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

  这或许会是近些年来争议最大的一届气候大会。大会开始前,围绕主席国阿联酋任命国家石油公司CEO苏尔坦·贾比尔为大会主席就产生了争议。预计大会期间,围绕化石燃料的未来、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落实以及首次《巴黎协定》全球盘点等议题,现场也将展开唇枪舌剑。

  这或许还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气候大会。本周起,预计超过8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将赶赴迪拜世博城,在那里为地球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而探寻出路。

  地球最热年的“COP”

  11月17日,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还有两周,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当天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06℃。这是全球升温幅度首次超过2℃。

  这个结果只是暂时性的,并不意味着地球变暖已经突破了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2℃内的目标。然而,这再一次证实,全球变暖仍在加速。

  从2022年COP27落幕,到2023年COP28即将开启,地球在过去一年间见证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加拿大破纪录的野火、欧洲的极端高温、利比亚的洪灾、缅甸的飓风、北极冰川的加速融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9月警告称,“气候崩溃已经开始”。

  全球已经进入“沸腾时代”。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指出,今年6月至10月,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刷新全球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纪录,2023年“几乎肯定”将取代2016年,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在地球进入最热一年的背景下,很多人期待COP28可以为全球变暖踩下刹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环境研究所气候科学副教授马修·帕尔默(Matthew Palmer)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地球变暖持续,我们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因此,我们希望在COP28上看到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大幅提高立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雄心。”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唐新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今年全球多地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事实上凸显了气候危机正在加速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即将召开的COP28有了更高的期待。”

  “谈判大年”谈什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唯一能够让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其中的国际气候会议。”绿色和平组织中国总负责人袁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也因此,每年的COP大会对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都意义重大。

  大约30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目标是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1995年开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政治家、科学家、活动人士等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

  从1995年的德国柏林COP1到2022年的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每一次的COP都被气候活动人士寄予厚望,但真正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大会寥寥无几。2015年的法国巴黎COP25被认为是近些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届COP,国际社会在本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人类首次对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形成了高度共识。

  对于今年的大会,袁瑛认为,可以说是在落实《巴黎协定》一些重要决议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进程性COP。

  事实上,COP28主席贾比尔曾多次表示,今年将是“谈判大年”。根据各方释放的消息,减排、能源转型、损失与损害基金以及《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等将是本届大会的焦点议题。还有一些气候科学家关注,国际社会是否能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以保持住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

  其中,《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预计将成为本届大会的核心关注点。“全球盘点是体现各国气候行动的‘成绩单’,盘的是全球气候行动对气温上升控制的影响进度,目的则是敦促各方提高自主贡献力度,以提高达成《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可能性。”袁瑛说。

  全球盘点是评估《巴黎协定》进展情况的主要机制,每5年进行一次,以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

  此外,在化石燃料的未来问题上,预计国际社会关于“彻底淘汰”(Phase out)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的争论将从COP26延续至COP28。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贾比尔呼吁“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但欧盟等则坚持全面淘汰化石燃料。

  在帕尔默看来,今年COP28谈判是要推动各国采取保持1.5℃温控目标有效所需的行动,“我们必须尽快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未来一两年达到峰值,才有希望保住1.5℃(温控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20日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至42%,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至2℃的目标。

  目前,全球长期升温幅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已高出大约1.2℃。多方认为,未来十年,加大减排力度是避免全球升温显著超出1.5℃的唯一途径。

  关于“钱”的争议

  本届大会上,关于“钱”的争议预计将是另一个焦点,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议题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矛盾点。

  袁瑛自2009年以来多次参加COP会议。根据她的观察,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和剧烈,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对于这些极端天气背后的气候升温归因也有了更清楚和深刻的认知。

  “而纵观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始终离不开三个关键词:补偿过去、适应当下、应对将来。”袁瑛表示。所谓应对将来主要指的是,可再生能源能否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而补偿过去和适应当下则意味着,需要落实损失与损害基金框架,为受到气候灾难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支持。

  在2022年的沙姆沙伊赫COP27上,参会各方在经过长达两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后,终于艰难同意为发展中国家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

  然而,关于如何落实损失与损害基金,各方并未达成一致。“在这个问题上,去年可以说放了一个篮子,今年要讨论的就是钱怎么放、谁出钱、谁受益等现实问题。”袁瑛表示。

  在僵持数月之后,损失与损害基金过渡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1月4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谈判,各方代表同意由世界银行临时托管一个新的损失与损害基金,为期四年。贾比尔表示,这为在COP28上达成协议“铺平了道路”。

  但许多观察人士对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落实并不乐观,围绕世行托管、未来资金的使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等问题仍有争议。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行动团队研究员内特·沃扎斯基 (Nate Warszawski)对CNN表示,损失和损害基金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我认为这可能是决定本届COP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