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18:37:47 来源: sp20241213
中新网 汉中3月30日电(记者 袁秀月)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一家藤编企业的厂房中,工人正在制作一张椅子的骨架,骨架制作好之后,附近的村民就可以把它带回家,在家里编织好一张完整的藤椅。
工人正在编藤椅。藤编技艺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黄官镇,家家户户都会做藤椅。自清朝时期,藤编就是这里的主要经济发展产业,到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郑区黄官镇,也被誉为陕西的“藤编之乡”。如今,这里形成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是车间”的生产格局,汉中藤编传统工艺带动当地老百姓不断增收。
53岁的陈良顺,是藤编技艺传承人,也是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记事起,他就跟着爷爷、父亲学做藤编。改革开放之后,便成立了一个家庭工坊,上山砍青藤、回家编藤椅、走街串巷叫卖。
汉中藤编技艺传承人陈良顺。“这是1993年,我骑着自行车到汉中卖藤椅。” 陈良顺指着一张照片对记者说,后来他们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三百多户农户规模化发展藤编,2000年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来又组建电商团队,通过互联网将汉中藤编制品卖到全世界。
非遗传承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谁来传承、如何与时俱进等等。陈良顺说,他们也遇到了这些难题,比如工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少等。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难题,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采用了灵活就业的方式,村民可以把材料带回家,利用空闲时间来制作,生产成品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同时,公司还出台措施,鼓励经验多的老师傅带徒弟。
藤编产品。“汉中藤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十天八天肯定学不会。师傅带徒弟又需要花费时间,我们就出台了一个方案,采用就近原则,有村民想学藤编的,就由附近的师傅教,带会一个徒弟补贴2000块钱的误工费。” 陈良顺说,近年来,他们在不断培养年轻人,吸纳年轻人到汉中藤编的队伍中来。
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研发新产品等方式,来提升汉中藤编的附加值,把工人的待遇提升上去,增加藤编的吸引力。
如今,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不只生产藤椅,还生产其他室内外家具,以及装饰装修、文创旅游工艺品、居家日用产品等,并与其他品牌合作,赋予产品现代气息。近年来,产品多次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
藤编产品。在南郑,藤编企业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郑区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及“原材料基地种植+手工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联农带农模式,带动上千户农户入社,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南郑区“五编”产业(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辐射带动7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南郑区藤编年产量可达到34万余件,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7000万元。
小小藤编,在这里成为“大产业”。(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