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戏腔戏韵 感受文化之美(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发布时间:2024-11-18 14:44:58 来源: sp20241118

  铃声响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三小学寻梦曲苑戏曲社团的学生快步跑进学校戏曲练功房,整齐地排好队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抚州采茶戏的唱腔和形体两项基本功,来理解、体会戏曲表演‘字清、情真’的要求。”授课教师、抚州采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汤绍云说,“正式开始练习前,我想先请一名同学朗读抚州采茶戏曲词。”

  “老师,我来读!”学生刘羽恩开始大声朗读。汤绍云走到刘羽恩跟前,笑着指导,“你没有用腹部发音,用了喉咙发音,声音确实挺大,但是吐字还不够清晰,气息不足。”

  汤绍云接着说:“戏曲‘四功’——唱、念、做、打,以唱为首。字正腔圆,首先强调的是‘字正’。因此,想要唱好采茶戏,吐字咬字一定要清晰,不能吞字、嚼字,发音也不能软弱无力。我们要用丹田气,嘴巴适度张开,把每个字都咬准,字音饱满……”说完,她开始演唱示范,细腻婉转的曲调韵味十足,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

  汤绍云介绍,采茶戏起源于古人采茶时哼唱的山歌小调,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小戏,“采茶戏贴近生活,语言幽默,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演好采茶戏,我们就要品味其中的‘情’。”

  课间休息,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哼唱着刚刚学会的曲调。“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时常思考,怎样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学习采茶戏这门艺术。”汤绍云说。

  铃声响起,课程继续。“我们上次学习了哪些形体动作?谁能演示一下?”汤绍云提问。

  “学了单山膀、顺风旗。”学生付雨晨抢答,之后便开始演示。汤绍云走到付雨晨身边,用食指轻轻一按她举起的手掌,付雨晨的整只手顺势低了下去。“动作对了,力度不够。”汤绍云说,“戏曲的动作柔中带刚、内含劲道,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戏曲中‘赏花’‘观鸟’等动作,学习如何把‘情’表达出来。”汤绍云挺直身板,右手翘起兰花指,一边左看右瞧,一边用戏腔吟唱。

  “戏曲表演不仅要动作标准,更要充分调动自身各种感官,沉浸到场景中去演绎。如果表演者不能全情投入,也就无法感动观众。”汤绍云说。

  练功房镜子前,学生们两三人一组练习动作,汤绍云不时指点、纠正,渐渐地,学生们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得飞快。

  临川区第十三小学的这门课,是临川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川区着力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各中小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将抚州采茶戏、陶艺、剪纸、书画、篆刻与思政课堂紧密融合,打磨出21堂精品课程。”临川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红梅说。

  近年来,临川区第十三小学通过成立戏曲社团、建设戏曲文化长廊、普及戏曲操等方式传承戏曲文化,学校获评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学校组织编写《抚州采茶戏》教材及经典曲词纲要,聘请两名抚州采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周为学生教授两次共4学时课程。”临川区第十三小学校长徐文根说。

  “我二年级就开始上戏曲课,逐渐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后也想从事戏曲方面的工作。”四年级学生邹梓墨说。

  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戏曲的种子。“希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孩子们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汤绍云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8日 1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