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8名假“靳东”被公诉,网络诈骗敲响监管警钟 

发布时间:2025-01-08 01:18:21 来源: sp20250108

      11月8日,演员靳东发文称收到数十位朋友发来的关于“假靳东事件”的报道信息。此前,针对“假靳东事件”,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8名犯罪嫌疑人(1名另处)提起公诉。以王某为首的团伙自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共诈骗张阿姨等多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30余万元。事实上,“假靳东事件”背后暴露的不仅是网络诈骗的问题,更是网络审核与监管的缺陷。

      “假靳东事件”实则是一种网络“杀猪盘”,骗子们通过利用不法手段搭建虚假账号、伪造明星身份,利用精巧的聊天话术满足网友的情感需求并逐步培养网友对“假靳东”的信任,最后假借“投资、公益、应援、恋爱”等各种名义引诱网友转账。以“假靳东事件”为例,大量中老年女性粉丝群体之所以容易成为骗子们招摇撞骗的“工具人”,很大程度上由于骗子们精准聚焦了她们缺少精神寄托、生活空虚、网络信息分辨能力差的弱点,骗子们用符合粉丝群体浏览喜好的图文视频和寒暄话语轻易攻破了粉丝防线,让她们财产受损,精神受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AI换脸和AI修音等技术手段也让网络诈骗进一步升级,通过使用和处理下载的明星照片、视频和变声音频等方式,诈骗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人们的信任,从而获取敏感信息、钱财或其他个人利益,这种伪造身份的方式往往难以识别。《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到,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属违规行为,同时,行为人虚构自己是明星本人对受害人进行诈骗,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的,构成诈骗罪,同时这也是一种侵犯明星肖像权的行为。

      近些年,相关网络诈骗新闻屡见不鲜。尽管明星在在积极维权,平台方也在清理内容,但是“假靳东”们手段狡猾,用东哥、东弟,在名字里加标点符号等文字游戏的方式逃避平台规制。这也警示网络平台必需与时俱进,练就“火眼金睛”的监管能力、完善监管体系。平台应对入驻主体资质证照进行审查,加强网络内容审核,对虚假伪造账号严厉打击,及时清理违法违规信息、积极联动执法机关消除违法违规行为,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搭建预防诈骗的“防火墙”。

      “假靳东”诈骗事件也提醒我们,除了监管部门需要持久发力以外,中老年网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提升也很重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尤其在老年群体中,要广泛开展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的防诈骗培训,提升网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通过核实网络信息、多与家人沟通、及时报警求助等方式防治网络诈骗的火苗持续蔓延,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

(责编:赵春晓、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