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0:14:33 来源: sp20250107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4日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民观察)
史 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产业的兴起、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函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链价值链,遏制别国发展,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干扰全球产业分工,在高技术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极力阻碍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这也说明,只有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当前,我国在5G、量子力学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等多方面优势。这为我们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战略制高点。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更好融会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为企业培养更多数字人才;发挥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作用,通过供应链等渠道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用好绿色发展政策工具,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另一方面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行业各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政策措施、强化务实行动,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把握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推动我国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在绿色转型中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利用碳交易、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环境保护税等市场化和财税手段,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同时,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政策、要素、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努力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
当前,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回顾过去几次科技革命,往往是技术进步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形成重大技术突破,带动这些行业或领域实现创新性发展,取得创新性突破的产业交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分工的不断深化。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分别催生出纺织行业、汽车行业等,它们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当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属于通用性科技革命。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融合化也将改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个产业或某个部门单方面的快速发展,而表现为各行业之间的协同与融合,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共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进程加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上升,供需协同性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产业融合化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向网络化、扁平化、平台化转变,促进以平台企业为主导的新业态加快形成;催生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组织、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深了产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提升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面向未来,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并完善与产业融合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产业基础
当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但同时,我国产业发展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健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别是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在一定空间上集聚集群发展,可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有效降低集群产业的生产成本、配套成本及物流交易成本,并产生技术、知识与信息的外溢和共享。因此,要坚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紧紧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充分尊重科研规律,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有利于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推动重点产业有序转移,优化生产力国内布局。坚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水平开放,努力在国际竞争中推动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观察者说)
朱 民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当前,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都在发生重要变化:数据规模急剧增加,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到2025年,全世界将创建和复制163ZB(1ZB约为1万亿GB)数据,是2016年所创建数据量的10倍,其中大部分将来自于物联网设备而不是人类活动;算法效率不断提高,促使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关联走向因果,不断拓展深度学习的能力和领域;算力水平持续提升,云计算技术、弹性计算服务等已经可以组织近乎无限的算力。
数据、算法、算力等要素的发展变化,推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极大改变着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推动科学研究从过去以假设为驱动的方式逐步向基于大数据进行探索总结的方式转变。传统的科学研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验证假设、获得科学结论等步骤,这是一个从观察走向科学,通过试验走向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研活动逐渐转向从数据开始,首先用机器去归纳演绎导出结果,然后通过实践应用到化学、材料、生物、分子等方面,最后经人工智能直接变成知识和产品。这一方式推动整个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路径缩短、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多新的数据,在迭代优化中持续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使机器可以在人类尚未观察和归纳的地方发现新的科技发展空间,极大扩展知识的空间和范围。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科技创新路径,使数据不仅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重要的创新要素,为科研创新、科技赶超注入强大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巨大作用,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界定数据产权,推动数据资产化,实现数据的再创造和价值提升。
数据作为一种具备独特属性的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性、无限供给、易复制、边际成本极低等特点。这给推动数据资产化带来一些挑战,比如,数据产权归属难以界定、人们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担忧、参与者的收益分配原则尚不明确等。对此,要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和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渠道;等等。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针对数据资产的治理框架和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让数据大规模流动起来,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具备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据资源国。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努力打造大规模高效运行的数据资产市场,有利于把我国海量的数据资源转化为科研创新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题深思)
邓子纲
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我们要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新兴产业是我国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形成的新机遇,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这有利于推动形成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高端引领能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平台经济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依托数字平台建设,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服务、商务、物流、投融资等资源和能力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汇聚,实现行业资源和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规则制度,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助于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作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生态。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把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作者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支撑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新知新觉)
宋葛龙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与市场体系紧密相关、相互促进。一方面,高标准市场体系能够形成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供给、高水平的生产技术投入、高效率的供需对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有利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激励各方投入创新、推进创新。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技术基础,能够孕育出颠覆性的创新产品,推动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新型互动。这将催生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推动市场营销战略、策略、模式、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更好实现产需精准对接。为此,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这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要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激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活力、促进创新创造。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公平竞争是市场运行有效的基本条件,要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促进生产经营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要素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素高效配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要建立促进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机制,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结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为此,要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和发展,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以设施完备、高效联通支撑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
加快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要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完善和落实助企帮扶措施,设身处地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使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感更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
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然要求高水平市场开放。要通过强化市场基础规则统一,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我国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供支撑。
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市场规制能力,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