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姚震球:中国杂交水稻缘何被印上非洲国家纸币?

发布时间:2024-11-22 11:13:58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长沙9月5日电 题:中国杂交水稻缘何被印上非洲国家纸币?

  ——专访袁氏种业副总经理姚震球

   中新社 记者 白祖偕 傅煜

  2018年,中非合作“八大行动”提出,中国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在一批批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努力下,现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杂交水稻。为铭记中国专家和杂交水稻的突出贡献,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在面值最大的2万阿里亚里纸币上,印上了中国杂交水稻图案。

  地处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的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多个国家开展杂交水稻业务合作。在非洲,他们以马达加斯加为中心,拓展尼日利亚、安哥拉、几内亚、肯尼亚等国,形成了杂交水稻全产业链,是中国与非洲开展杂交水稻业务合作的代表性企业。 中新社 “东西问”日前专访该公司副总经理姚震球,讲述杂交水稻走进非洲的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一粒中国杂交水稻稻种,需经哪些环节才能在非洲落地生根?

  姚震球:为让杂交水稻落地非洲,袁氏种业从品种试种示范开始,选育适合当地的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本土化种植方式。在得到当地政府支持或有合适企业合作的情况下,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培训本土技术人员,让当地人参与到杂交水稻全产业链各生产环节中来。

图为袁氏种业专家在田间与安哥拉民众探讨杂交水稻种植。袁氏种业 供图

  根据不同国家和合作伙伴的实际情况,我们会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水稻种植,到稻谷收获、晾晒(烘干)、储存、加工和大米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或共同开发,以建立健全商业运营模式,最终实现杂交水稻全产业链的本地化。

   中新社 记者:目前,贵司在非洲地区的杂交水稻推广情况如何?主要有哪些模式?

  姚震球:目前,我们已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21个非洲国家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工作,基于不同国家情况并考虑自身优势等,选用四种杂交水稻推广模式,以解决当地农田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资金短缺等问题。

  公司+政府(国际组织)+农户模式:政府或国际组织向我们采购杂交水稻种子免费分发给农户,我们在农户种植及稻米储存、加工过程中提供技术等指导。

  公司+金融组织(贷款)+农户模式:小额信贷公司向我们采购种子并以贷款形式分发给农户,农户收获后将种子款以稻谷(实物)还贷,小额贷款公司将稻谷交给我们加工成大米投放市场。

  全产业链自营模式:依托我们的技术和本土企业的资金、资源优势,在当地大面积租赁土地用于杂交水稻全产业链开发。该模式是开发杂交水稻从品种选育到大米销售的全产业链。

  产业园模式: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劳动方式打造杂交水稻综合开发产业园,实现大面积杂交水稻全产业链运营,并与相关肥料生产、农药制造、食品加工等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产业互补。随着产业园发展,今后将与更多农业企业合作,进行畜牧业、水稻产业、旱粮种植业等多业态共营,以开发更多优质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出口创汇。

  在马达加斯加,我们通过前两种模式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育、制种,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本土化覆盖,马达加斯加也成为非洲第一个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的国家;在安哥拉马兰热省,我们与当地企业合作,正建设1万公顷的杂交水稻综合开发产业园;在尼日利亚卡诺州,我们与港企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杂交水稻全产业链自营。

   中新社 记者:中国专家在非洲推广杂交水稻,主要有哪些困难?作出了哪些努力?

  姚震球:非洲许多国家温、光、水等资源丰富,有大量优质土地和充足农村人口,但水稻品种落后、单产低,普遍依赖进口解决粮食问题,适合且需要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

  不过,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可谓困难重重。非洲国家普遍基础设施落后,历史原因导致营商环境较差,融资难问题不可避免。加之各国政治、文化、法律差异大,在非洲以中国国内思维定式考虑问题常会引起误判,让企业“水土不服”。在实际种植推广中,非洲各国及一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独有的病虫草鸟鼠害威胁较大,需在当地开展杂交水稻科研育种和本土化栽培技术的探索。

  面对这些困难,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解决办法。如先做一些必要的试验示范和基础建设,主动与当地政府或本地实力企业寻求合作,了解当地法律框架;在当地开展种质创新、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病虫草鸟鼠害的新品种;针对当地农田基础设施情况和农户耕作习惯,探索杂交水稻本土化的栽培技术。如考虑安哥拉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我们进行了多品种、多环境条件的试种试验,希望在当地筛选出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新品种。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多以生态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每个生产步骤中,我们都让当地民众积极参与进来,语言不通,我们的专家就积极示范,从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到农机驾驶、维修等,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人。

图为置身杂交水稻稻田的安哥拉民众庆祝丰收。袁氏种业 供图

   中新社 记者:中国杂交水稻是否让粮食自给在非洲逐渐成为可能?

  姚震球:种植杂交水稻,能让非洲国家稳步实现粮食自给。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尼日利亚,当地七成人口从事农业,2014年水稻收获面积309.6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2.18吨,每年需投入大量外汇进口大米。鉴于其温、光、水资源等条件能满足水稻高产需求,我们自2016年在该国进行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和高产种植以来,现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探索出适合本土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产量稳定在每公顷7.5吨以上。目前我们正在申报杂交水稻新品种审定,以在尼日利亚大面积推广。按照每年推广种植杂交水稻150万公顷、每公顷增产3吨计算,每年可增产稻谷450万吨,可逐步满足尼日利亚对大米的需求。

  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马达加斯加,可耕地面积3000万公顷,且当地具有种植水稻和食用稻米的传统,种植杂交水稻是其农业发展的优选。目前该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公顷,单产每公顷仅2至3吨;每年进口大米20万至40万吨,每年用于进口大米的外汇,占出口收入的5%至8%。而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耐淹耐旱、米质好等优良特性,我们已通过该国审定的五个杂交水稻品种,单产都稳定在每公顷7.5吨以上,对比当地品种有着绝对的产量优势,杂交水稻在该国已累计推广种植超过75000公顷。2017年,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门官员还特意来到长沙,将该国一张印有中国杂交水稻图案的纸币赠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表达对中国水稻专家的谢意。

2019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姚震球(中)陪同袁隆平(右)接待前来考察的几内亚比绍时任总统若泽·马里奥·瓦斯(左)一行。袁氏种业 供图

  若更多非洲国家像这两国一样,政企通力合作,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掌握杂交水稻种植技术,逐步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能保证本国人民温饱,还有余力向周边国家出口粮食。

   中新社 记者:您认为,杂交水稻在增进中非民众之间的交流交往方面有何促进作用?

  姚震球:杂交水稻切实帮助解决非洲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现已不仅限于单一的种子出口,而是包括种植技术在内的全产业链出口,让当地民众受惠。尽管与当地合作伙伴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但双方始终保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探讨、积极沟通的态度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及本土化栽培技术的探索。杂交水稻已成为中非民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完)

  受访者简介:

  姚震球,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非民间商会理事、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行业导师,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推广工作。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