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3:21:43 来源: sp20241124
被院士专家带着“云逛馆”,是种什么样的感受?答案就是:知识会以一种新奇的方式进入很多人的大脑——许多网民知道了原来1.6亿年前中华猛龙化石竟是科研人员在野外小便时意外发现的,知道了“我们现在依旧生活在恐龙时代”。
据媒体报道,6月11日,“探秘恐龙世界”大型云逛馆直播在抖音正式开播,600多万网友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和《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无穷小亮”,“云逛”起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了解起了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历程。
院士专家带着网友“云逛馆”,无疑让科普又“加载”了新范式:在“文博热”掀起的当下,“云逛馆”弥补了很多人想去亚洲规模最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打卡而不得的缺憾;在“直播+科普”风行的时下,将线下博物馆跟线上直播间打通,因“物”制宜地讲解起古生物学知识,又满足了许多网民跨越空间限制获取知识的需求。
在直播中,“恐龙院士”徐星和科普达人“无穷小亮”的科普就来得既通俗又好玩:他们不是讲那些枯燥理论、艰涩名词,而是逛到哪讲到哪,还穿插着各种趣味知识点,如馆内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中华猛龙化石是在机缘巧合中发现的;恐龙并未灭绝,恐龙不仅是鸟类的祖先,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上万种鸟类就是活着的恐龙……
在寓教于“逛”中,之前那些复杂的学术名词、抽象的科学原理,在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科普场景中立马变得生动具象起来。这成功撬动了“冷”知识的“热”传播,也呈现了科普的正确打开方式:科普就该在善用新工具、嫁接新形式中顺应传播规律、降低认知门槛,让科学知识触达和影响更多人。
用吹气球解释宇宙膨胀、用动画说明双缝干涉实验、在镜子前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把饭后剩下的骨头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可以看到,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科普正为科普这一老课题注入了新活力。
从八旬院士汪品先化身“海洋科普老顽童”带网友了解海洋,到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变成“不刷题的吴姥姥”硬核科普物理,科普短视频和直播中闪动的知识与创意的火花,正让高深知识“轻量化”,推动小众知识“大众化”,架起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
这背后是科研院所跟平台的合力托举:这几年,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就跟抖音等平台合作,推出了《好奇中国——大院士的抖音小课堂》、院士开讲、跨年直播演讲、科学1小时等活动和知识节目。
院士专家下场科普,带来了学术“下凡”,增进了知识普惠:在那些“不设围墙的学校”的启蒙引导下,许多网民的好奇心被激发,求知欲被点燃。
而将云逛馆跟知识科普直播结合,也是对既有科普方式和路径的丰富。科普作家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就曾倡导:在去逛展馆之前,让孩子先听故事,在脑海里形成具体想象,当他们实地抵达时,就会意识到故事是发生在那里的。如此一来,视觉上的刺激、感官上的体验层层叠叠,会在孩子的想象中构成美妙的通感,让他们更深地体会知识的乐趣。
院士带着网友在“云逛馆”中学知识,也能让他们在线上线下体验结合中增进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在“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很多网友也会因为在线上看到了中华猛龙骨架化石的神奇而去实地“打卡拔草”。数据显示,在短视频直播带动下,自开馆以来,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就成为网红打卡地,入围抖音“保定市热门打卡榜第2名”。最近3个月,打卡量环比增长41%,带动保定市打卡量增长10.85%。
线上云逛馆跟线下体验叠合后,那些知识记忆会在人们脑海中变得更深刻。
寓教于“逛”,科普真香。诸如此类的科普新尝试新探索,无疑多多益善。毕竟,通过有料又有趣的科普推开的知识大门越多,知识普惠的惠泽面就会越广,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也就会来得越显著。(仲鸣)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