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0:16:23 来源: sp20241109
钓鱼爱好者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沙河乡伍湖四海生态园垂钓。 陈保忠摄(影像中国)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浦东新国展中心举行。图为路亚钓鱼展区一角。 施 觉摄(影像中国)
钓鱼爱好者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朱海国际垂钓中心参加垂钓大赛。 方东旭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近年来,钓鱼运动越发受到关注。不少年轻人加入爱好者队伍,相关赛事日益丰富,渔具产销成为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小小鱼竿,折射全民健身的新体验、新场景和新机遇。
挂饵、抛竿、收放线……度假村、生态园,总能看到钓鱼爱好者的身影。在江苏省扬州市,钓鱼高手汇聚一堂,展开激烈比拼;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即使寒冬腊月,也有冰钓爱好者乐此不疲;在天津市宝坻区,4、5月即将开展多项钓鱼赛事;在河北省肃宁县,鱼竿渔具产销红红火火……
近年来,钓鱼运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路亚等钓鱼方式渐成时尚,深受年轻人喜爱;各类赛事活动在各地相继举办,爱好者广泛参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年轻人加入爱好者队伍
组装钓组、挂上小鱼模样的假饵,手腕从下往上一挽,抛竿,随即有节奏地转动线轮收放线,让假饵模拟小鱼游动……
这一连串动作,胡子铭完成得很熟练。今年18岁的他是北京的一名钓鱼爱好者,年纪虽轻,却已接触钓鱼好几年,尤其喜欢路亚运动。
路亚是一种钓鱼方式,利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捕食原理,用橡胶、塑料、木头、金属、动物羽毛等制成的仿生型假饵模拟小鱼游动,由此吸引鱼类对其攻击咬钩。
“我偶然了解到路亚运动,看到用假饵也能钓真鱼,感到很新奇。”胡子铭回忆,他先在网上找资料、看视频,学习基本方法,随后买了套入门装备,就兴冲冲地想一试身手。不承想接连试了几次,都失败而归。
“我没有气馁,开始研究天气、水域、时间等因素,一步步摸索,这个过程也是路亚运动的魅力所在。”十来次之后,胡子铭终于钓上了鱼,那一刻,他获得了十足的成就感。从此,每逢节假日他都找机会去钓鱼。背包里装上钓组和假饵,拿上钓竿,就可以出门钓一天。钓上来的鱼,基本当场放流。“路亚运动强调挑战自我、亲近自然,但也注重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胡子铭说。
今年32岁的蔡中豪是一名路亚职业钓手。“我从5岁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去钓鱼。读高中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路亚比赛,感觉很有意思,就查资料、买钓具,然后痴迷至今。”蔡中豪说。
在蔡中豪看来,钓鱼运动是对眼力、技术和脑力的综合考验,既要保持专注,全神贯注地感受手、竿、轮、线的状态,也要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气候、水温、光照、植被条件等对鱼类的影响,及时思考和判断。有经验的路亚钓手来到水边,并不着急下竿,而是先观察目标鱼食物的外形、颜色、活动规律等多种因素,然后再选择相应假饵。
“我刚接触路亚运动时,参与者很少。近年来,路亚爱好者数量不断增长,各类短视频平台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蔡中豪经常在各平台分享路亚的技巧和心得,逐渐积累起一批粉丝。
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竞赛与裁判委员会主任郝卫东表示,路亚钓具相比传统手竿简单很多,因此更受年轻人喜爱。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兴起,不少人在露营、徒步时也带上钓具,享受钓鱼乐趣。
传统赛事玩出新花样
去年末,150多名钓鱼爱好者齐聚扬州,参加江苏省第二十一届钓鱼高手赛暨大美槐泗格林迎春杯第五届钓友联谊赛。选手排坐在荷塘旁,抛竿垂纶画出优美弧线。
“本次比赛在赛制上有所创新,增加了一对一对决。”江苏省钓鱼协会裁判长李寒停介绍,赛制变化让传统赛事更加精彩和刺激。
在黑龙江省汤原县竹帘镇,每逢松花江江面封冻,便到了冰钓爱好者的“好时节”。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冰钓爱好者赵维利多次站上厚实的冰面,钻个冰眼,搭上帐篷,生起暖炉,悠闲地坐在小板凳上静观浮漂动态。
“冰上垂钓别有一番乐趣。浮漂轻微地上下点动,只需随手一提,就能有所收获。”在赵维利看来,这是难得的独处时光。
“冰钓收获与天气相关,每到下雪前,爱好者赶紧跑到江面,开钓就有鱼。我们还开展冰钓比赛,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畅享冬季钓鱼的快乐。”竹帘镇茨梅村渔业养殖场负责人徐春德说。
随着天气转暖,各地钓鱼赛事火热开展。李寒停表示,光是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省省级钓鱼比赛就举办了近10场,“近两年,每年省级赛事都在100场上下,参与人数很可观。”
郝卫东介绍,2003年,协会举办了第一场全国钓鱼锦标赛,赛事数量从最初的一年一场逐渐增加到3场,后来增加到十几场。近年来,国内钓鱼赛事活动越来越多,仅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登记在册的各类赛事活动一年就有500余场,参赛人数不断增加。
在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钓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投撒鱼苗,周围民宿飘来阵阵饭菜香气。“今天又来了十几个钓友,自从有了比赛,我这生意好得不得了!”民宿经营者张阿姨说。
钓鱼赛事蓬勃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钓鱼协会副会长桑世泽介绍,协会因地制宜创办赛事,现已初步构建起立体化的钓鱼竞赛体系。
天津市宝坻区去年启动“潮白河·渔生态小镇”项目,努力打造集钓鱼赛事、休闲度假、渔具生产、渔具博览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3年以来,全国钓鱼公开赛等10场次赛事在宝坻区黄庄镇开展,吸引不少钓鱼爱好者,带动旅游消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小鱼竿“钓”起大产业
外观多彩的手竿、轻便耐用的路亚竿、小巧精致的冰钓竿……因渔具闻名的河北省肃宁县,拥有1000多条鱼竿渔具加工生产线,有8400多家渔具生产和销售企业,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我们从一根竹竿起步,后来转向制作玻璃钢鱼竿,如今已转型升级生产高碳竿。”肃宁县鱼竿渔具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政协副主席张会如介绍。
裁布、卷管、喷漆、组装、缠线、包装……位于肃宁县梁家村镇的河北顺泽渔具有限公司内,数十条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制作一根鱼竿需要22道工序,平均每天我们可生产各类鱼竿1万余套,年产量超300万套。”顺泽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方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顺泽渔具从20多年前不到1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全县最大的鱼竿渔具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员工500余人、占地3万多平方米。
顺泽渔具卷管一车间主任曹秋英今年45岁,是公司的老员工。“以前卷管全靠手工,一个小时最多只能卷六七十支。”如今,纯手工逐步迈向自动化,1小时就可卷150支,鱼竿的产量上去了,品质也升级了。随着鱼竿渔具产业的发展,曹秋英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卷管按件计费,我现在平均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呢!”曹秋英说。
钓鱼运动日益红火,市场对鱼竿渔具需求量不断增加。曹志方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镇政府正帮我们协调建设新厂区,届时还将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高销售得益于产品质量,也多亏电商物流的发展。在肃宁县西乾泊村,每年有100多万支鱼竿从这个小村庄发往全国各地,在村党支部书记陈雷的带动下,村民走向镜头成为“主播”,西乾泊村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在直播基地,一场持续5个小时的直播下来,渔具销售额最高时可突破60万元。
紧抓机遇,小鱼竿“钓”起了大产业。“未来,我们将建设鱼竿渔具特色产业园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形成链条式产业发展格局,希望肃宁鱼竿渔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张会如说。
(季芳、刘佳华、邵玉姿、白光迪、方圆)
本期统筹:王 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1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