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11:18:26 来源: sp20250108
本报记者 曹政
用3年时间把30多颗卫星发射升空的民营火箭,主动把热腾腾饭菜“送”到产业园区的无人驾驶售货车,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全球首款14价HPV疫苗……北京城内,手握这些“独门绝技”的企业都有一枚相同的标签:专精特新。
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成长更需要政策服务的“养分”支持。市经信局近日介绍,北京已培育7180家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将形成立体化服务网络,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和营收规模突破“一万亿”的目标。
已培育7180家专精特新企业
去年3月,一台名为“牛顿”的手术机器人吸引着医学界的目光——它实现全球首次在微创手术机器人全流程辅助下开展多种脊柱内镜微创临床前研究手术。
手术中,“牛顿”的3D影像算法以及人工智能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手术规划及术中引导;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又能保证器械操作安全可控,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实时力反馈技术让医生获得真实的“手感”,以适时调整动作;超低剂量图像处理技术,可大幅降低术中辐射,让医生摆脱铅衣带来的沉重负担。
“牛顿”不但填补了空白,还标志我国在全流程一体化骨科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原研创新、产品开发和实际应用达到顶尖水平。自主研发“牛顿”的歌锐科技公司此前已积累近20年的经验,且刚成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一员。
历经多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产业提升的生力军。截至目前,本市已培育7180家专精特新企业。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这些企业整体呈现“三高两强”特征。“三高”是指高精尖,超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高成长,超六成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10%;高质量,北京市今年A股上市企业中,超五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两强”是指科技创新强,超四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5%以上;独门绝技强,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
立体化服务助企业一臂之力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都有一技之长,潜心攻关的时候更需要政府的服务和政策给予“一臂之力”。如何让这些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今年一开年,北京首批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正式亮相,每一家都各具优势:蝶变后的首钢园聚集着科幻、元宇宙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园区里有唯一一家以基金公司为载体运营的服务站,可在投融资方面赋能企业;中关村孕育着澎湃的双创力量,海淀创业园的专精特新服务站开创了“2+N”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管家贴身服务;朝阳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服务站则实现了创投机构、创投项目、创投人才、服务机构的集聚……
“今年我们将在全市推进建设10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形成立体化服务网络。”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服务站将当好企业的政策“辅导员”,及时、准确、完整地为站内企业解读最新政策,零距离就近就便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政策精准触达。服务站也能“举手”,将企业的诉求收集汇总,向市、区两级部门反馈,形成协同服务机制。
本市按照敞口申报、线上办理、季度评审、达标即享的原则,最大范围吸纳优质中小企业入群归队,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金字塔。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本市出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专属政策。在企业关心的上市方面,本市还会同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开展“挂牌上市绿色通道”专项服务,加速企业挂牌上市进程。
专精特新企业将突破万家
扫码登录小程序,提交意向额度等信息,就会有银行客户经理“接单”,主动联系企业对接贷款融资需求。这个像叫网约车一样方便的融资对接渠道,是去年10月本市上线的“千亿畅融”小程序。这里纳入了16家银行、多家股权投资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已经惠及企业超2500家。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已经形成了约8000亿元的营收规模,今年也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和营收规模突破“一万亿”的目标。两个“一万”目标的实现,恰恰需要不断升级像融资对接这样的服务能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据介绍,本市将优化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梳理产业链分布,围绕断点、堵点细化靶向培育机制,聚焦补链、固链、强链、延链,深入挖掘培育高价值企业;围绕梯队不同层级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供给侧服务,助力企业梯次成长;撬动激活全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工具箱”,围绕公益化、专业化、便利化、多元化构建服务体系,重点聚焦政策解读、上市融资、招聘用工等主题,策划一系列惠企暖企服务活动。
在强化全要素资源保障方面,也将加强与各政府部门的联动协作,强化政策、服务、资金、人才、创新、产业链、环境等全要素资源保障,加速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我们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主业,聚力创新,提升核心能力,练就独门绝技,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