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37:52 来源: sp20250108
中国画《延安写生》,作者于文江。
中国画《沐雨春风》,作者李翔。
中国画《幼童轻岁月》,作者何佳芮。
漆画《蝉吟金秋》,作者李珊。
近年来,小幅美术创作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小如邮票,大到斗方,在长宽几十厘米的空间里,美术工作者以写生、创作等形式进行多元探索。近期,多地美术馆聚焦小幅美术作品策划专题展览,回溯经典、展示新作,着力体现小幅美术作品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的艺术特色,为广大观众带来审美滋养的同时促进学术建设。
深入研究 提供创作启示
古今中外的美术佳作中,从来不乏小幅作品。宋代画家马远所绘《柳岸远山图》,虽如团扇般大小,却彰显空灵、悠远、高妙的意境。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与A3纸差不多尺寸,却呈现出纯朴格调和诗意品质。可见,小幅美术作品小的是尺寸,大的是品格、境界,更是超然精神。
当下,越来越多展览注重呈现小幅美术作品的意趣,彰显美术创作自由兴发的艺术品格。比如,近期在扬州市瘦西湖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的“湖上论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小幅精品展”,旨在承继中国画独特的把赏特性,于扇面、册页、手卷之上,体现对气韵生动、笔精墨妙和文人画精神之追求,表达画之高下不在尺幅之大小,而在格调之高低;不在视觉之强弱,而在内涵之深浅的艺术主张。透过展览可知,小品虽小,并不意味着对艺术水平的要求降低。相反,如何于咫尺之间施展绘画技巧,如何将大气象、大格局融入其间,考验着创作者的能力。
通过将平时较少有机会集中展示的小幅美术作品纳入学术研究范畴,还可以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创作者大胆探索的生动实践。譬如,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以小幅美术作品为主题的全国性展览,通过近千件作品串联起百年美术发展历程。展览上,徐悲鸿的《双狮》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写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创新结合。林风眠中国画《鱼鹰小舟》以简练的线条和阔笔淡墨、富有韵律的构成,绘出极富诗意的自然景物。吴作人中国画《金鱼》、关良中国画《武剧图》等名作,均展现出老一辈美术工作者对艺术创新的不懈探索。这些作品激励并启发着新时代美术工作者接力前行、创新创造。
珍贵创作手稿与写生作品,往往是小幅美术作品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既蕴藏着转瞬即逝的灵感创意,也饱含反复推敲的匠心琢磨。辽宁美术馆展出的“一元复始——2023辽宁小幅油画作品展”上,赵大钧在20世纪70年代绘制的一幅画稿引人关注。作品系重大主题性创作的草稿,画中人物虽未细致刻画神态,却造型洗练不失生动。将草稿与成稿进行对比,更能深刻体悟鸿篇巨构与尺幅寸缣之间的紧密关联。靳尚谊于1981年赴新疆采风时绘制的《古堡》,也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通过作品可以间接感受到这次采风对他的特殊意义——两年后,他创作了被誉为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的《塔吉克新娘》。这也启示着当代美术工作者,应带着更加深入的思考写生创作。
系统梳理 展示创新活力
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继承创作传统,扎根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拓宽观察视野,继续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在小幅美术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彰显时代气象。
地域美术发展的深厚脉络,在展览中得到系统梳理。“辽宁小幅油画展”是辽宁油画家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创立的艺术品牌,当时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今年,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积极策划举办“一元复始——2023辽宁小幅油画作品展”,既是向前辈致敬,也是对辽宁近些年小幅油画创作成果的检阅。展览不仅展出了任梦璋、宋惠民、广廷渤等老一辈辽宁油画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小幅作品,还汇集了一批辽宁中青年油画家的小幅新作,体现了小幅油画创作在辽宁的传承和发展。
从近期展览作品中,还可一窥小幅美术创作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等方面的新变化。像苏州美术馆“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深圳观澜美术馆“岭南之春—中国画名家小品展”等展览中,李翔的《沐雨春风》、梁宇的《澳门印象》、时卫平的《扬州趣园》等作品,从不同视角记录日新月异的时代图景,表达创作者对自然山水与美好生活的热爱。小幅美术创作的“探索性”在展览中也得到鲜明体现。例如,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返本还原——小尺幅版画作品展”,展出百余件富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小幅版画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版画创作的蓬勃活力。
每逢重要节日或节气之时,绘小品纳吉祥、赠友人,是中国美术的创作传统。一些美术作品展在保持自身学术性的同时,将“欢度春节”这一特别的仪式感纳入策展语境,力图为观众带来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展览体验。譬如,“闲情偶寄——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迎春小品邀请展”“喜迎新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与书法系研究生导师小幅作品展”等展览,萃聚众多名家之作,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诗意追求。“彩云之春——云南美术馆首届小幅美术作品展”则延续云南美术馆连续举办12届新春扇面展的传统,以一批贴近生活的小幅美术作品为观众带来具有中国味的艺术享受。
搭建平台 推动创意交流
小幅美术作品虽然尺幅小,却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正适合青年群体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一方天地。
近年来,小幅美术作品展上,不少青年美术工作者、专业美术院校学生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立意新颖,创作视角充满时代新意,艺术语言也更加多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像“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上徐颖馨的《眷恋系列》、“返本还原——小尺幅版画作品展”上陶岚的《第二次出舱》、“魅力红谷——首届全国小幅漆画展”上李珊的《蝉吟金秋》等作品,表达了青年人源自生活和记忆的新鲜艺术感受。他们以独特的观察方法、自由的创作方式和真诚的态度,释放艺术激情,使观众感受到青年一代观照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青春视角。
唯有“尽精微”,方能“致广大”。“精微”既可以指代画面的细节刻画,又可以推衍为对画面的构思和经营,这些都离不开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与实践。一些展览以小幅新作的集中展示为切入点,搭建学术平台,观察、探讨当下美术创作的整体态势。如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举办的“学院·经典——全国美术院校中青年小幅工笔画作品展”,旨在梳理、解析工笔画的传承和发展脉络,促进工笔画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校生小幅油画作品展”,也为油画领域新人新作搭建了展示舞台。这些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新时代美术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帮助青年学子开阔视野、增益专业。
如今,小幅美术作品展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观众的喜爱,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美术创作与研究。这也启发我们,应当进一步理解唐代杜甫所言“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深意,绘就独有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壮美图景,推出更多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2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