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11:08:41 来源: sp20250108
菌草具有强大的固碳储碳能力。近年来,一场关于菌草的“闽苏”合作在江苏盐城展开。探索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立超150亩实验基地,从福建来的菌草经过改良“染绿”了盐城滩涂,成为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缩影。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各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能够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试点建设犹如实现“双碳”目标的轻骑兵,可以先行先试、率先探索,为同一类型城市或地区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试点选择上,既包括江苏、山东、广东等经济和能耗大省,也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富集地区。试点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区位特点、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试点建设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对各个碳达峰试点来说,不能简单以达峰时间早晚或峰值高低来衡量工作成效,而应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探索有效做法、典型经验、政策机制以及实现路径作为重点。
试点建设的目标是由点及面,发挥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试点建设立足在局部,但应着眼于全局,致力于提炼实现“双碳”目标的共性规律。实际上,这次入选试点的地区已有不少积极探索。在内蒙古,以绿为底做增汇“加法”,努力打造全国生态碳汇供给基地;在安徽,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厂车间,推动绿色制造“枝繁叶茂”;在广东,4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上“风光”正好,海上风电成为亮丽风景。在此基础上,各个试点城市和园区不仅要在“双碳”路上先行一步,更要在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机制、开展全民行动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发挥“试点建设”先行先试作用,能够以较小成本探索最优路径。“试点”是小范围的基层探索,风险可控、创新空间大,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探索出丰富有效的差异化路径;“推广”则是在基层探索基础上的顶层设计,能够依靠强大的国家能力,把基层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使“双碳”工作呈现出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不断降低风险、提升效率。
有两幅柱状图让人印象深刻。一幅图是煤炭,2012年,68.5%;2017年,60.6%;2022年,56.2%——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稳定下降。另一幅图是新能源汽车,2014年,22万辆;2017年,153.4万辆;2022年,1310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大幅增长。从这一降一升之间,可以感受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劲脉动。以“试点建设”为牵引,带动全国各地创新探索,“双碳”目标勾勒的美好图景将渐行渐近。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2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