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产品变“共享刺客” 共享经济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4-11-22 00:13:37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上海11月16日(张践朱奕)出门在外,手机没电随处可借共享充电宝补电;走累了,扫个码租用共享单车代步。如今,便捷的共享经济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共享消费习惯的养成,原本便捷实惠的共享经济却成了一种“共享刺客”,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被高昂的费用刺痛,也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质量。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的部分商场、街区看到,不少商家门前都摆放着共享充电宝租借机柜,租借价格基本都在每小时3至4元。

各大商家门口的共享充电宝。张践摄

  采访中记者发现,共享充电宝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乱象也频出。本应缓解人们“电量焦虑”的共享充电宝,却渐渐带来“归还焦虑”。本应“亲民”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和充电速度也慢慢变得并不“亲民”。

  “一个小时只能充20-30%,没有我用快充充得快,用快充二三十分钟就能把电将近充满”。上海市民占先生告诉记者。此外,市民董女士则表示:“平时有充电一小时零五分钟,或者一小时零一分钟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多收一个小时的费用”。

  不只是共享充电宝,从共享雨伞到共享单车等,都经历了从最初的优惠价、补贴价向市场价格的转变,然而产品和服务质量却始终跟不上涨价的速度。

上海街头的共享自行车。张践摄

  上海市民张女士说:“共享单车一般15分钟要收费1.5元左右,骑得慢一点就会超过15分钟,那就要收3元了,所以觉得收费价格不是很合理”。而朱女士在采访中向记者吐槽:“最近扫到的几辆车,要么坐垫坏了,要么车篮有点损坏,总归让我们使用上面有点不舒服”。

  根据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平台显示,今年1月至今,上海地区涉及“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投诉累计达10000条,平均每天相关投诉近35条。投诉主要集中在归还后仍在持续扣费、无法归还、产品质量等问题。

  随着市民消费习惯依赖性的形成,一些企业逐渐提高收费标准暂时还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持续消费。但充电速度慢,会造成用户被迫延长租借时长或者难以找到地点及时归还产生多余收费、甚至以此强行让用户购买产品,这些虽然可以让部分企业暂时扩宽了盈利空间,但显然并非发展长久之计。

  “消费者受到利益损失之后,他会有一个延展性的影响,就是商家的利润度,包括经营模式等等都会受到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祎遐表示。

  “共享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共享”。专家建议,企业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供需双方,合理利用共享机制,通过实现降低成本、精准匹配,最终建立可持续的造血机制,才能实现可循环的良性发展。曹祎遐说:“让消费者既得利,商家也有利润可赚,然后对整个社会福利进行放大,这实际上是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过程”。

  早在2022年11月,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共享经济指导原则与基本框架》就已正式发布,为共享经济规范发展划出了重点。不过,由于是指导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未来还需要出台更为科学严谨、精细化的监管制度,帮助共享经济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上海市金山区消保委副秘书长张炜表示:“应规范行业价格,提高对共享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避免出现监管死角,从而来倒逼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维护市场良性竞争”。(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