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当“喀山气质”与金砖精神相遇

发布时间:2024-12-21 19:16:04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俄罗斯喀山10月22日电 题:当“喀山气质”与金砖精神相遇

   中新社 记者 黄钰钦 田冰

  喀山,伏尔加河畔的千年古城,金砖实现扩员后的首次领导人会晤即将在这里开启。迷人的“喀山气质”与独特的金砖精神在此刻相遇。

当地时间10月20日,俄罗斯喀山大街上悬挂着金砖峰会条幅。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于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当地时间10月20日,俄罗斯喀山大街上悬挂着金砖峰会条幅。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于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作为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喀山地理位置优越,蜿蜒流淌的伏尔加河与卡赞河、卡马河于此相交,自古以来就是人员、贸易交汇之地。

  关于“喀山”一名如何而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解释是为抵御外敌入侵,这里曾修建起一个木制关隘,很像倒扣过来的大锅。在鞑靼语中,喀山的意思就是“大锅”。

  一千多年来,喀山这口“大锅”已成为多元文化的“熔炉”。不同文化的融合从当地建筑风格可以得到印证,喀山克里姆林宫便是一例。

  在俄语里,克里姆林宫是“内城”的意思。除了时常能听到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不少城市其实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喀山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一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河畔高地而建,喀山克里姆林宫是喀山最古老的建筑群,俄罗斯境内唯一一座幸存下来的鞑靼城堡,融合了包括保加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等多种建筑艺术风格,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必打卡景点”。

  漫步在喀山克里姆林宫的石阶上,一种强烈的时间感扑面而来。从最初的木制城垛到如今的白色石墙,从最初的防御堡垒到如今的名胜,这一建筑群见证了这片土地数个世纪以来的历史。

  随着峰会的临近,就在喀山克里姆林宫两旁街道上,随处可见悬挂着金砖峰会的条幅。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以俄罗斯国旗白蓝红三色构成的金砖条幅格外瞩目,上面写着“BRICS 2024 KAZAN RUSSIA”(金砖2024 俄罗斯喀山),浓厚的峰会氛围蕴含其间。

  作为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见证,喀山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体现出不同文化间价值观的融合与交流,这也恰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初心相契合。

当地时间10月20日,俄罗斯喀山大街上悬挂着金砖峰会条幅。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于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当地时间10月20日,俄罗斯喀山大街上悬挂着金砖峰会条幅。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于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有人说,在喀山如果推荐“City Walk”路线,关键词必须是文化。在喀山的克里姆林大街,一头是克里姆林宫,另一头则是俄罗斯著名学府喀山联邦大学。

  这座培养出许多杰出人物的高等学府,今年迎来了220岁生日。喀山联邦大学也是俄罗斯继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之后成立的第三所大学,学校至今还保留着两位学生曾经上课的教室——列宁与托尔斯泰。

  漫长的岁月里,底蕴深厚的文化滋养了“喀山气质”。普希金深入喀山采集创作素材,写出了代表作《上尉的女儿》,高尔基把自己在喀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文学巨匠都把这里当成“灵感源泉”。

  一直以来,人文交流也是金砖合作机制的“三轮驱动”架构之一。电影节、运动会、合拍电影和纪录片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精彩纷呈,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如有评论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

  如今,俄罗斯千年古城喀山即将迎来金砖大家庭的盛会,当“喀山气质”与金砖精神相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人文相通,金砖合作的独特魅力在此刻有了更具象的表达。(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