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代表:从“乒乓外交”到教育交流,两国要以智慧探索合作之道

发布时间:2024-12-23 01:52:32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北京10月15日电(薛凌桥)“教育和文化交流将有助于中美双方相互了解彼此文化差异,探寻共同价值。这些交流活动都将成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更具建设性的重要推动力。”10月12日下午,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期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君廷发表上述观点。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源头活水,有助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过去20多年间,作为美国大学在华代表,欧君廷见证了数千名美国留学生来华留学。至今,仍有许多美国留学生在中国深造和生活。

  图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君廷在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上发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供图

  “这样的人文交流成为可能,得益于45 年前的一次访问,”欧君廷介绍称,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在他看来,这一协定的签署为两国科学家、学者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框架,促进了两国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

  “45年前,教育和文化交流构成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如今,教育文化层面的交流在稳定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方面,正发挥着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作用。”欧君廷说。

  如今,为鼓励更多美国学生前往中国交流,欧君廷介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据此开设了相关学分课程,通过体育运动开展中美之间的人员交流,为增进相互理解创造条件。

  “这一灵感源自1971年中美两国开展的‘乒乓外交’。”欧君廷说。

  从香港到北京,最后抵达上海,2024年1月,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重走了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路线。半个多世纪前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交流,成为当时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推动因素之一。

  图为清华大学学生和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开展的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 欧君廷 供图

  欧君廷指出,此次通过安排中美大学运动员混合组队,友谊赛收获了中美双方高校学生的热烈响应。他表示,“这场比赛,中美双方选手都是赢家。”

  “尽管中美关系面临挑战,但两国政府仍致力于开展此类人文交流。”欧君廷补充道。

  在同一场对话会上,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施一公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教育合作交流是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两国人民双向奔赴的优秀范例,是两国情感牢固维系的纽带。

  “近年来,在美国对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层面互动明显减少,人员流动、科研资源等受到限制,民间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隔阂。”施一公对此呼吁,面对种种矛盾与难题,中美双方要以更智慧的方式和更密切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图为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施一公在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上发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供图

  “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是为了人类社会能拥有一个更好、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施一公认为,这放在中美两国身上也同样成立。他进一步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国高校对于未来引领者的培养,科技文明的创造,归根结底在于青年。

  “中国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角度丈量中国。”施一公说。他倡议,中美双方应当进一步采取行动,提供开放、多元、尊重、包容的教育环境,让一流高等教育突破校园边界、国家边界,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青少年通过平等活跃的对话,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本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