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迈向提质增效阶段

发布时间:2024-12-16 02:26:43 来源: sp20241216

  2023年是民航业历经疫情冲击后固本培元、恢复发展的关键一年。行业稳中求进,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运输生产有序恢复,运行品质稳步提升,科教创新蓄势储能,国际开放合作深入拓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表示,随着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增多,民航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周期,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全面跨入提质增效阶段,逐步迈入产业融合时代。

  丰富产品拉动需求

  2023年,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3%、146.1%、2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3.9%、97.6%。国内航线客运规模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增长1.5%。国际客运航班从2023年年初的每周不到500班恢复至每周4600余班,复航国家数量达到疫情前89.2%。中美定期直飞客班增至每周63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恢复水平高于国际航线整体水平6.2个百分点。

  2024年,民航业将全面拉动航空市场需求,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达到1360亿吨公里、6.9亿人次和760万吨。

  宋志勇表示,2024年,将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国内民航市场需求为战略基点,挖掘国内民航市场新增长点,推动国际民航市场加快恢复,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在国内市场,将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服务产品。加快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力争国内航线网络通达性拓展30%以上。深化“空铁联运”合作,打造高品质数字化、智慧化空铁联运产品。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占芬建议,在总结此前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干支通,全网联”数字化双平台建设,引导内蒙古、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支持机场推进中转通程快线试点,完善中转流程,缩短中转时间,优化中转体验。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葛金梅建议,通过提升服务、丰富产品等措施深化空铁联运。建立空铁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一键式购票、规划最优换乘路线、增加标识指引、提供“门到门”的全程行李服务以及免费餐食等措施便利空铁联运旅客出行。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空铁联运的辐射范围,丰富空铁联运服务产品,尤其是打造枢纽机场往返热门景点的快线产品,方便旅客出行。加强共享,不断优化服务,包括空铁联程数据共享、功能空间共享、设施设备共享等,提升空铁联运旅客的用户体验感。

  在国际市场,民航业将推进中美直航航班大幅增加。积极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权安排,深化与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合作。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表示,随着我国签证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旅客出入境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2024年春节前后国际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民航局已经要求各航空公司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国际航线特别是周边国家航线的运力投入,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目前,各航空公司已经提出春运期间新增国际定期航班及加班包机安排超过2500班。

  压紧压实安全责任

  目前,我国民航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安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

  2023年,在飞行量逐步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情况下,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和严重征候万时率分别较2019年下降71.2%和69%。在通用航空飞行量较2019年增长27.5%的情况下,通航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下降42.1%。

  宋志勇表示,2024年,民航业将努力实现高水平航空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狠抓人员资质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坚决贯彻落实“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要求。

  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表示,民航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文件明确了今后要着力抓好的10个方面28条重要任务,包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压紧压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动智慧民航安全监管等。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安全工作委员会总干事舒平认为,我国民航行业在空域开放使用、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监管效能和部分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和短板。为了在航班密度提升的基础上保持航空安全水平,营造民航企业良好生存环境、普及航空安全知识等是有效途径。

  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2024年,民航业将以科技创新推动民航产业创新,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培育航空关联产业,推动民航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为了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民航业将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智慧民航建设试点范围;加快推进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增强系统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葛金梅认为,智慧民航建设主要包含三方面:推进机场尤其是千万级机场的旅客全流程无纸化以及行李全流程跟踪建设,实现“出行一张脸”的智慧化出行;继续扩大货运电子单证应用,提升航空货运数字化、无纸化水平,实现“物流一张单”的智慧物流;加强数据共享、数据流通以及数字技术创新,打破数据孤岛、数据共享壁垒,加强运行资源统筹调度、协同管理,推动行业高效运行。

  2024年,民航业将做好C919、ARJ21证后管理,做好C919、ARJ21改型优化适航审查,推动国产民用飞机性能持续提升。同时,做好CJ-1000A、AG600等国家重点型号审定,推进C919飞机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认可审查,推动国产民用飞机走出国门。

  民航业将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生产一线的科教创新体系,解决民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生产运行系统、核心商务服务系统等问题,防范化解影响行业长远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2023年12月,中国民航局发布《民航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目标是到2035年,发展形成覆盖安全保障、适航审定、空事系统、机场、空管、航空器运行与运输服务、监管等全要素、全流程的中国新一代民航系统技术体系,基本建成引领民航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

  “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支撑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同时也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占芬建议。

  崔国强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