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3:11:01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贵州威宁5月15日电 题:“高原明珠”贵州草海:从“向海而生”到“向绿而行”
作者刘美伶
成为一名“业余中的专业”候鸟摄影师,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大队副大队长刘广惠用了6年时间;成为“草海守护者”,刘广惠用了35年时间。靠着对家乡的热爱,刘广惠坚持巡护草海已有35年,拍摄的候鸟照片和巡护足迹见证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向海而生”到“向绿而行”的变迁。
图为航拍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哲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山水林湖草”于一体,海拔2171.7米,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中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
过去由于人为排水和围湖造田,导致草海水黑味臭,城进湖退,水域面积一度缩减到仅存5平方公里,高原湿地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随之带来的影响是周边极端天气增多,人畜饮水困难,不见候鸟身影。
“以前老百姓居住在草海周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草海管委会计划发展科科长彭斯斌说,近年来,通过耕地补偿、生态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等措施,草海湿地面积达到29.07平方公里。
1985年,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草海,被列为贵州省级综合自然保护区。1992年,草海获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益于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的建言献策和大力推动,草海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明确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8类工程43个重点项目,涉及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一系列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让“高原明珠”草海重现生机。
图为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刘广惠摄如今的草海,每年都会迎来大批越冬候鸟,被誉为“世界最佳观鸟区之一”。据统计,2024年前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增加至2597只,约占全球总数16%左右,各类鸟类总数约10万只。
“生态好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候鸟数量的增加,离不开草海巡护队悉心的呵护。每到候鸟越冬季节,刘广惠和队友天不亮就出门,天不黑不回家,每天步行三万步左右,详细地记录候鸟情况,及时救助落难候鸟,同时还向民众讲解保护候鸟的重要性。
长年累月的劝导,捕鸟的人渐渐没有了,民众都知道草海是候鸟的栖息地。“守护自己的家园,一点也不辛苦。”刘广惠说。
图为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候鸟。刘广惠摄“草海的‘宝贝’,11月份再相见。”目送2024年越冬的黑颈鹤群飞走,刘广惠在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
刘广惠的朋友圈动态里全是自己拍摄的候鸟照片和视频。在这些照片里,鸟类专家偶尔还发现了首次出现在草海的候鸟种类。
刘广惠说:“拍候鸟照片,是为了更好宣传草海保护工作。”
最初,刘广惠没有专业相机,只能用橡皮筋把手机绑在望远镜上拍。后来,省吃俭用存钱买了专业相机,刘广惠自学摄影知识,向专业摄影师请教,渐渐掌握了拍摄技巧,每年要拍摄上万张候鸟照片。
图为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景。唐哲摄春去夏来,候鸟已经飞离草海。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的草海,一望无垠,静谧而美好。刘广惠和队友依旧坚持巡护草海,等待候鸟再次回来过冬。“把草海的生态搞好,让更多候鸟来草海。”(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