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值得点赞

发布时间:2024-11-05 08:03:29 来源: sp20241105

原标题:【光明时评】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值得点赞

这个暑假,湖北的大中小学生以及市民朋友多了参观学习的新去处。据媒体报道,通过湖北“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百校百馆”,可以预约参观全省上百个高校、中学、科研机构的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等,其中许多展馆为首次向公众开放。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外观像一块巨大的陨石,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隐身于“最美森林大学”深处,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收藏各类标本近30万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更是汇聚了古今中外的钱币……这些藏在学苑“深闺”的高校博物馆刚一亮相,就赢得“碰头彩”,深深吸引了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人们发现,大学校园里还有这么多这么美的宝藏博物馆。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博物馆数量超过300家。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类别,高校博物馆完全可以与其他博物馆一起,满足大众学习、研究、欣赏的需求,成为公共文化生活的“热源”,让人们在这里“游目千载,对话古今”,点亮寻常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当这些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无疑会释放出科技和文化的充沛能量,从而不断激发创新的活力、培厚文化的土壤。

虽然高校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在科普和文化传承功能上有所重合,但由于高校博物馆同时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因此其公共服务功能有着更为显著的“精”“深”特点,这实际上也被视为高校博物馆的最大亮点。比如,目前已对公众开放的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博物馆就是世界上首家以饲料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收集展示包括青贮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青绿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等在内的1500多种饲料,妥妥的世界第一。

以如此“精”“深”的文化资源服务社会,必然会产生奇妙的“浸润”和“生发”。对于青少年来说,每一次不经意的触动,都可能会撒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众多青少年循着这一通道走进大学,感受学术氛围,将获得持久的启迪和滋养。

不过,也有人对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有些顾虑,认为频密的人流会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这未免有些多虑。高校博物馆本身就担负着社会教育功能,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适当引流、精细管理,向公众开放并不会对校园秩序产生影响。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要求高校博物馆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符合《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

当然,也应注意到,鉴于高校博物馆固有的教学科研职能,似乎也不应该完全与社会上其他博物馆使用同一套运行逻辑。比如,有专家指出,基于文物保护需求,普通观众需要隔着玻璃观展,但对考古学、博物馆学等领域的研究群体来说,则需要通过触摸等方法更加细微地观察。对此,不妨采取分类管理,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在展陈上,通过巧思的设计、生动的叙事、深入的互动,与参观者建立深度连接,“唤醒”展柜里的历史,构建更有感染力的情境。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高校博物馆敞开大门,让藏品“活起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有裨益也势在必行。

(作者:胡印斌,系媒体评论员)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