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7:54:45 来源: sp20250101
2022年,第一申请人为高职院校的专利总量46100件,其中发明授权6051件。
这是近日发布的《全国高职院校专利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度)》(以下简称《报告》)里的数据,该报告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该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秘书处所在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撰写并发布。
《报告》首次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的,第一申请人是高职院校的专利数据,专门进行了分析。统计对象为1489所高职院校,报告从高职院校的专利数据概况、专利技术地域构成、专利技术领域构成、专利技术产业布局、专利技术运营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多远?从全国高职院校专利数据中,我们试图找到问题和答案。
首次专门分析高职院校相关专利数据
《报告》显示,自2019年来,全国高职院校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数量“均保持增长态势”。但总体而言,专利总量仍然偏少,技术内涵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拥有量比重较低。专利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转化渠道狭窄。
在此之前,高职院校跟普通本科院校的专利相关数据都是放在一起进行统计的。“这是首次把高职分离出来,专门作了数据分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陈汉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据陈汉君介绍,以往高职院校专利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机械制造、设备修理、仪器仪表生产等领域,专利数量占比近八成。而2022年公开的专利申请量中,已有约41%的专利申请,开始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尤其是“双高院校”,接触前沿技术并转化为区域创新服务能力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知识产权转让量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的,包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这些院校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重庆等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十分明显”。
“但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的专利总量仍然偏少,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位和所肩负的职责很不相称。”陈汉君说。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专利总量900余万件,其中本科院校49万件,高职院校4.6万件。而且,高职院校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仍然较低:2022年度全国1489所高职院校中,有专利转让的高职院校为462家,转化率为0的高职院校有1027家,占比高达68.97%。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报告》显示,自1985年专利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本科院校专利总量累计295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200余万件,占比高达69.05%。全国高职院校专利总量累计33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9万余件,占比仅27.64%。
“现在高职院校专利的比例和发明的比例都偏少,高价值专利更少。而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要跟产业挂钩的,产教融合带着教学往前走。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就一定要提升专利技术转化。”陈汉君说。
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科研和专利申请积极性
“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的专利分布,存在明显的专利数量不均衡、专利质量差异大的现象,显示出职业院校在专利申请和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针对《报告》反映的现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田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田霖认为应该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加强外部多方合作,即促进科教产的融合,开展更多应用型科研工作。其次是提升内部科研能力和专利素养,即加强师生参与职教科研的能力,同时在专利方面也开展教育和培训。此外,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奖励机制和专利成果转化的支持,可以提高师生参与职教科研和专利申请的积极性,促进职业院校产生更多更优质的专利和成果。”田霖说。
据《报告》总结,制约高职院校专利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师生层面缺乏专利意识和实务知识,学校层面缺乏专利管理与运营服务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和运营工作还是以数量奖励简单评价,缺乏过程规范化管理,从申请前的评估到授权后的转化运营也都缺乏相关标准。
“如果专利技术得不到实施,难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明得不到回报,难以调动发明人的积极性,造成专利申请和拥有成为一种荣誉拥有和证书持有,而不是利益鞭策下的主动选择,扭曲了专利的价值,也阻碍了专利技术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良性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建林指出。
针对这些问题,王建林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就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政策。在专利申请方面,应建立申请前评估制度并明确尽职免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非正常专利申请。依据专利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不同周期的各阶段需求,科学地制定政策,形成推动政策落地的合力。
此外,王建林认为,还应当建立专门的区域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集专利检索、挖掘、项目尽调、区域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等为一体,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力量与市场导向的精准适配,实现科技研发与市场协同,促进专利高效转化。也可以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健全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鼓励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人才的积极性。
王建林也提到,要加强人才与标准建设,提升高质量专利供给。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高职院校专利信息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育技术经理人。在专利转化规范化过程中,建议着力推进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专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高职科研要紧跟产业发展
数字化时代,仓储管理与物流管理飞速发展,自动分拣、物流区块链技术逐渐取代效率低下的传统人工检索和搬运。然而,机器人占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成为新的困扰。如何在确保空间利用率较大的情况下提高检索和搬运的效率?
为给这一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来自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自2017年开始,基于传统的仓储管理方法和大型器件的仓储管理需求,开始研发有利于快速检索和高效搬运的仓储管理系统。经过4年的努力,这一技术成功从纸面上的专利,转化为企业仓储中初步应用的实践,转化为实打实的收益。
“我们一直强调,成果要来源于专业技术领域。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应该是技术型的,形成专利成果然后转化,教学和产业需要结合紧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处处长高斌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截至今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4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排行榜第一。
对专利转化来说,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是个老问题。
在专利管理方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解决方案是,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贯彻《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形成统筹协调机制。该校还建立了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和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教师也可以利用OA系统,随时接入专利相关流程。
“目前,学校优势技术领域为智能制造。老师成立科研平台或个人工作室,学生从大一开始,课余的时间跟着老师工作室参与科研项目。”高斌说,“这都是为了跟产业更紧密地结合,为了能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
用田霖的话来讲,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强调专利和科技成果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可以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活动,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则能够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撑”。
“职业院校在专利和科技成果方面的贡献,是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长远的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她说。
田霖提到,作为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专利为评估和监测职业院校的科技研发能力,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分析职校专利,有助于提升教学和实训质量;重视职校专利,有助于促进科教产融合;促进职校专利,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挖掘分析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加强职业院校在专利创新方面的工作,对于提升职业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来说很重要,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田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