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1:05:10 来源: sp20241105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120回的《三国演义》里,有72回提到荆州。
其实,关于荆州,又岂止“三国事”?“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荆州,有五千年建城史。历史上,曾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深秋,记者造访荆州。
在荆州,人们最引以为豪的文化地标,当属人称“江南完璧”的荆州古城墙。它是我国南方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垣之一。如今,在供游人参观的城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仍能见到剖开的城墙截面——五代时期的夯土,宋、明、清三代砖墙层层叠压,留下了历史的纹理,记录着时代的兴衰,不由得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荆州城楼》中的嗟叹:“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今人口中常说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源自当年楚人创业的故事。“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开国君主熊绎因侍奉周王有功,被封在当时的荒僻之地荆山。熊绎穿着破衣敝屣、拉着柴车,带领族人创臻辟莽、建国立业,经过一代代人奋力开拓,最终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创造了绚烂多姿的荆楚文化。
正是凭着这股执着劲头,隋唐以来,荆州一直是商业要会。清代康乾年间的文献记载:“贾客扬帆而来者,多至数千艘,向晚蓬灯远映,照耀常若白昼”;民国时期,荆州是长江沿线“十大码头”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荆州经济总量一度居于湖北第二。改革开放初期,轻工业繁荣,活力28牌洗衣粉、鸳鸯牌床单、荆江牌热水瓶等产品红遍大江南北,荆州由此成为全中国的“明星城市”。但在20世纪90年代,荆州错失国企改革机遇,众多“国民品牌”或消失不见或泯于众生,荆州发展的脚步明显迟滞下来……
荆州人,一直在默默寻求再度崛起。
而今,历史机遇,再一次来到他们面前。“荆州,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它是湖北唯一同时跻身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地级市。”荆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潘进说,“现在的荆州人就一个念头——‘大意失荆州’的故事绝不能重演,‘筚路蓝缕’的精神,还要再发扬!”
依江发展,处理好人水关系,至关重要!
“过去,污水排江、化工围江是荆州生存之痛。长江大保护启动后,我们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置身荆州长江岸线绿树碧水间,潘进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沿江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化工企业汇达科技,见证了荆州保护一江清水的决心与铁腕。十多年前,汇达科技搬到长江之滨,坐拥长江之便,生产、运输享受了极大便利;几年前,按照荆州市“关改搬转”要求,汇达科技又主动离开长江沿线,还母亲河以清净;如今,它重回荆州绿色园区……就在这“一出一进”的几年里,它淘汰了双甘膦等落后产能,上马高科技生产线,开始抢占精细化工和高分子领域的高端市场。
“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像拼命、视营商环境为生命。”荆州人的这句口号,拼劲十足。为了这“三命”,当地干部“有空就往工地跑”。他们把目光投向发达地区,组建近300支队伍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全国56个区域驻点招商;把触角伸向省城武汉,在那里建立“科创飞地”离岸科创中心;把脚步沉到每个乡镇,按照不同定位培育一批“小老虎”……
这种拼劲,正在获得回报——2022年,荆州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两年翻了近一番;2022年和2023年,荆州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人水和谐,受益的不只是工业。
秋日阳光下,在荆州松滋王家大湖片区,鱼塘里偶尔会有鱼儿跃出水面,留下道道波纹。“水清了,鱼才长得又大又鲜!我们这鱼塘,可是用了生态净水系统哩。”养殖户唐勇对记者说。
得益于标准化健康养殖,目前,荆州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已连续29年居于全国地市第一。
而在荆州监利连绵成片的稻田里,记者看到的,是“稻在风中摇,虾在水中游”的景象,成群麻鸭在稻苗间悠然嬉戏。正在忙碌的农户告诉记者,这是监利特有的“稻—鸭—虾”种养体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渔药,精准投喂饵料”,是他们恪守的准则。“这样,我们种出来的是‘绿色水稻’,养出来的鸭和虾是‘绿色水产’,产量上去了,品质提高了,一举多得!”
生态修复了,一批农业“小老虎”也应运而生——监利龙虾、荆州鱼糕、洪湖莲藕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走俏全国!一江清水、两岸花香的优美景象重新回来了。
如今,筚路蓝缕再出发,已经写入新时代荆州的城市精神。日夜奔流、万古不息的长江边,这座历经千年风霜而巍然屹立的古城,一定会迎来一场雄浑壮丽的凤凰涅槃!
(本报记者 陈海波 严德勇 王建宏 张锐)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