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山下驼铃响

发布时间:2024-12-05 22:03:37 来源: sp20241205

大漠风烟,戈壁连绵。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常年长风呼啸,骆驼是这里最常见的牲畜。

戈壁荒凉,而如今在这里生活的牧民,日子却过得舒心。

“自从加入合作社,不仅每年可以多挣2万元,年底还有分红哩!”谈起自家饲养的骆驼,马鬃山镇巴音布勒格村牧民布青格力告诉记者,他们在酒泉军分区的帮助下成立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骆驼养殖产业规模化。通过挤驼奶、剪驼绒,开发副产品,延长产业链,牧民们的收入都增长了。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兴边富民的长远之策。”巴音布勒格村的“兵支书”卫星说。

马鬃山镇位于河西走廊最北端、中蒙边境交界处,因其境内主峰远看好似一匹抖鬃甩尾的战马而得名。马鬃山边境管理区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由于这里地广人稀、环境艰苦,经济发展一度受限。整体脱贫后,酒泉军分区引导牧民树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产业意识,努力拓宽牧民增收渠道。

马鬃山镇边防民兵哨所帮扶的巴音布勒格村牧场十分广阔,适合养殖骆驼,但由于粗放经营,产品意识不强,回报率一直较低。“我们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创新骆驼养殖模式,发展驼奶产业,打造新产品。”哨所负责人曹格图介绍,他们去年帮助牧民新建骆驼养殖基地5座,全年驯化母驼632峰,日产驼奶量达1吨左右。专业化养殖既保护了牧区环境,又为牧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在马鬃山镇骆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内牧民娴熟地挤着驼奶,工人分类包装肉制品,一头头出栏的骆驼正在有序装车。

“驼肉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基地负责人哈斯高兴地说,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了巴音布勒格村、明水村养殖业发展,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他们的驼鲜奶、酸奶除了本省销售外,还销往新疆、内蒙古等邻近省区,奶产品和肉产量是前几年的5倍以上,却依然供不应求。

“我们因地制宜开展联建帮扶,就是要将这里原有的资源整合好、利用好。”酒泉军分区领导说。

曾经,戈壁滩上的狂风人人闻之色变。如今,迎风旋转的白色风车成为马鬃山镇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马鬃山镇借助风光资源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已有多个风电、光伏项目落户该镇,实现并网发电。仅2023年,就有总计60万千瓦的3个风电项目开工。

在养殖业和能源产业带动下,马鬃山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马鬃山镇供热工程及配套管网已经投入使用,冬季牧民家里也温暖如春。如今,马鬃山镇牧民人均年收入比两年前增加1.2万元,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6.69万元。驼奶、驼肉、驼毛在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统筹下都有了销路。

“产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也逐步跟上,现在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马鬃山镇武装部部长巴音松布尔说,“边境上驼铃又响起来了。实现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守好这一片土地,就巩固了边境的安定和平。”(郭干干、高文博、贾保华)

(责编:彭晓玲、王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