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扬琴演奏家何康伟:民乐也流行

发布时间:2024-12-23 05:50:10 来源: sp20241223

  6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跨越流行——何康伟扬琴音乐会”在北京无界剧场举行。当晚的演奏曲目里有中国乐迷熟悉的华语流行歌曲,有马来西亚民歌,还有原创作品,所有曲目的编曲和创作都出自当晚的演出者、马来西亚青年扬琴演奏家何康伟之手。民乐可以诠释流行,也可以“跨越流行”——这是何康伟爱上扬琴,并且多年来一直尝试以琴声跨越文化藩篱、拉近人与人心灵距离的原因。

6月15日,何康伟(右二)在北京举行扬琴音乐会。图为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文化的“奇妙感应”

  何康伟演奏的扬琴,全称是中国扬琴。学界普遍认为扬琴起源于古波斯,明末传入中国后,经40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一员。作为击弦乐器,扬琴的构造与钢琴同宗,其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且随节奏快慢,风格可刚可柔。

  普通人即使不特意去听扬琴演奏,也可能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与扬琴不期而遇——影片后半段“猪笼城寨”三大隐世高手使出“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大战“斧头帮”的高燃场景里,配乐正是四川扬琴曲牌《将军令》(注:四川扬琴是中国扬琴主要流派之一)。

  在另一部以“青春民乐”为主题的喜剧电影《闪光少女》中,女主角“陈惊”在音乐附中学习扬琴,她喜欢学钢琴的男同学,却遭遇奚落,后来她与学民乐的同学组乐队,和学西洋乐的同学来了一场“斗琴”。

  何康伟的“学琴之路”是从西洋乐转向民乐,但转变并不像电影那般戏剧化。“我和扬琴的缘分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

  何康伟出生于1978年,是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华人。他的祖父是福建人,在1920年代南下并扎根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都很强烈。我和当地大部分华人家庭的小孩一样,就读于华文学校。”

  小学时,何康伟开始学习小提琴。上初中后,他加入学校的“华乐团”,接触到中华民族音乐。当时老师拿出二胡和琵琶让他选,“印象里都是男生拉二胡,女生弹琵琶,我就选了二胡”。没多久,他看到乐团里还有扬琴,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第一次看到扬琴,看到那种演奏的方式,我觉得好酷。一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我立刻就爱上了。”

  如今回忆起少年时代这场“一见钟情”,何康伟仍然很感慨。“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音乐。”

  他说:“我从8岁开始学小提琴,从小学学到初中,但一直没有太多感觉。一接触到扬琴,我就感觉到,这才是我能听得懂的音乐。回想起来,这大概是一种文化上的感应。就像拉二胡,我一拉《凤阳花鼓》或者《黄杨扁担》的曲子,就会很有感觉,即使那时的我从未去过安徽凤阳或重庆秀山。我觉得这是中华文化里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何康伟 受访者供图

  传承与传播

  何康伟说,当时在马来西亚,学“华乐”很难找到专业老师,一般都是“华乐团”里的学生“大的教小的”。他的“扬琴入门课”便是由一个学姐传授他基础知识,因为学过乐器,所以何康伟“看着谱子就会敲了”。

  热爱、天赋,加上勤奋的练习,让何康伟在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他师从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桂习礼教授(已故),并成为该校首位东南亚留学生扬琴专业硕士。

  毕业后,他回到马来西亚,创办了“何康伟音乐艺术学院”以及“何康伟扬琴艺术团”,让扬琴艺术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传播有了更好的平台和载体。此次“跨越流行”音乐会的演出嘉宾之一姚宇恒,便是何康伟在马来西亚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乐会的另外几位演出嘉宾中,叶钰昭来自香港,郭嘉盈来自澳门,董懿萱来自北京,贾斯汀·孙(Justin Sun)是一位中文说得很“溜”的法国青年……他们都毕业于或正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扬琴专业。其中,叶钰昭是何康伟教学生涯的第一名学生,9岁就开始跟着何康伟学习扬琴。现在,叶钰昭与另一名扬琴演奏家周婷婷组成的“扬琴CP”是社交平台上人气很高的账号。

  从现场到线上,何康伟通过各种渠道为扬琴“圈粉”。B站上,有扬琴爱好者于2017年发布一段何康伟扬琴艺术团成员演奏扬琴版《青花瓷》的视频,直到2024年还有人在留言“求谱”;何康伟则在自己的抖音和视频号里大方给“索谱”的网友分享曲谱。他还发布了大量演出视频,如2022年农历虎年春节在马来西亚年货市场现场演奏《凤阳花鼓》,呈现“扬琴之美”。

  在北京这场音乐会结束后不久,何康伟与“扬琴CP”叶钰昭、周婷婷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刘月宁一道赴长沙和武汉参加一场名为“扬琴艺术移动课堂”的活动。

  何康伟目前为亚洲扬琴协会会长,他希望接下来与不同国家和城市的扬琴爱好者加强交流,将亚洲地区的扬琴联系起来,促进各地扬琴共同发展。同时,他也将继续推广和普及扬琴,让更多人感受到扬琴的艺术魅力。(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