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0:00:32 来源: sp20241222
“我这次生小孩因为妊娠合并高血压,医疗费用花了8764.43元,今天出院结账医保直接报销了6744.72元,自己出2000元,减轻了很大负担。连生育津贴支付都‘免申即办’了,医保服务真是越来越便捷了。”广西贺州市参保职工罗女士激动地说。
记者近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9亿人,同比增加300.41万人。2023年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069.1亿元,比上年增加117.75亿元,增长12.38%。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达2.4万元。
据悉,生育保险覆盖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保障女职工因怀孕分娩中断工作期间获得基本经济收入,并报销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筹资由用人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相较于覆盖近10亿人的居民医保和覆盖3.7亿人的职工医保,生育保险在参保人数上相对较“小”,相应的基金支撑能力则相对较弱。“小险种”如何发挥“大作为”,是有关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明确将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医保基金,基金共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制度运行更加稳定可持续。记者了解到,2023年,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069亿元,已经是2013年的3.8倍。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保女职工生育后可享受产假,这期间的工资由发放生育津贴代替,这笔钱来自于“五险一金”的生育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那么,生育津贴发多少?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该负责人举例道,假如参保女职工工资每月3500元,但其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这名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将按照单位月平均工资5000元发放。
“总体来说,生育女职工相较于整体的单位就业群体而言年龄偏小,入职年限较短,一般其所在单位平均工资高于本人工资,女职工得到的生育津贴往往高于其本人工资。”该负责人透露,单位平均工资越高,生育的参保女职工领到的生育津贴就越高。
同时,生育保险为女职工提供从怀孕到分娩的全周期保障。目前,医疗机构普遍推荐的常规产检次数是12次左右。多数医保统筹地区结合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和标准,按定额支付给准妈妈或产检医院,定额的标准从近千元到2000多元不等。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统计数据,2021年公立医院顺产人均医药费用3547元,剖宫产人均医药费用9119元。目前,多数统筹地区对住院分娩实行定额支付,定额标准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据统计,2022年,全国生育保险参保女职工人均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5899元。
此外,生育保险执行与基本医保相同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符合目录范围的均可纳入报销。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不孕率达18%。针对一些家庭“想生不能生”的情况,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2022年7月,1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同步参加生育保险。记者了解到,江西、浙江、天津、贵州等省市已开展了相应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生育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