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2:36:30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8日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三地分别为43760.7亿元、16737.3亿元和43944.1亿元,是2013年的2.1倍、1.7倍和1.8倍。
图为2013-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供图北京市统计局表示,该局将陆续推出《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根据当天发布的首篇报告,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3年的4.6∶27.7∶67.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三产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天津占比超六成,河北突破五成且提升最快,三地三产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5.3个、8.6个和11.4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766.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9%,提高7.7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7%,较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4%,比2013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三地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较2019年三地均增长20%以上。
图为2013年和2023年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比重。北京市统计局供图一核两翼格局日渐清晰
报告显示,现代化首都圈推进建设一核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成绩显现。北京坚持减量发展,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千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千余公顷,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在中心城区以外布局新校区、新院区。两翼齐飞,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蓬勃发展。2023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节点工程有序建设,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建成亮相。有序承接疏解资源,2023年国投云网、中建新科等17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累计落户93家;新引入市级国企及下属企业6家,累计61家。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成效显著,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全力推进雄安国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进建设
报告指出,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下简称首都圈)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首都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首都圈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构成。其中,“通勤圈”指环京交界地区,提升同城化效应,与北京的东部、南部等地区融合发展;“功能圈”主要指北京与天津和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功能互补,加强联动发展,共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圈”是指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同做大产业增量。
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近四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10%、37.9%和52.1%。首都圈产业结构为4.7∶38.0∶57.3,通勤圈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68.8%,产业圈第二产业占有较高比重,为43.1%。(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