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贡献力量(美丽中国·欣欣向荣)

发布时间:2025-01-10 13:50:37 来源: sp20250110

  位于重庆市云阳县的云阳城区环湖绿道。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金牛山公园的福道,让人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谢贵明摄(人民图片)

  制图:翁嘉诺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

  绿色,是沙海中最动人的色彩。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的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很难想象,曾荒凉了千年的沙地,如今“长”出了水草丰美的绿洲。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则谚语是毛乌素沙地农牧民生活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面对曾经的窘境,当地农牧民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根据沙丘流动特点,研究治沙模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沙地治理率超过70%。联合国荒漠防治化组织总干事认为,毛乌素沙地治理实践,为全球治沙做出了中国贡献。

  70多年来,中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拓展了中国的绿色版图,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显示,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绿色传奇”,是中国致力于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的中国贡献。

  视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中,这是更广视野和更大格局的转变,是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表现。

  中国始终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推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向世界分享中国理念——

  解答世纪之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中国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这一个个“共同体”理念,勾勒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愿景,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写入了联合国议题。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成为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在气候多边进程面临不确定性时,中国发挥大国引领作用,提振各方信心。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1+N”政策体系,树立全球气候治理主动担责的标杆。

  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历史性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明确2030年全球行动目标和2050年全球长期目标,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共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各国必须共同合作、携手应对。只有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走向繁荣。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开展跨国合作,成立泛非“绿色长城”组织,联合抵御风沙侵蚀。近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多个沿线国家响应,中国依托位于肯尼亚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推广“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经验,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建设。

  这是“一带一路”的故事,也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故事。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才是人类共同营造和谐宜居家园之选。

  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

  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每个国家都应充分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0多人次环境领域人才,与3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通过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缩影。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引领推动“昆蒙框架”实施,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新征程上,中国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全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