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工厂化养鱼”解锁乡村振兴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1-25 07:17:22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南昌12月16日电 (熊锦阳)12月16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流湖镇红星村“工业化”养鱼基地内,一个个“巨型鱼缸”排列整齐,工人们正在给鱼投喂饲料。“我们基地今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12月下旬就可出售成品鳜鱼,预计年产鳜鱼20万斤到24万斤。”红星村乡贤、基地负责人喻永生介绍道。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鱼”,它们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珍贵淡水鱼类。巨大的市场需求让正在外地经商的喻永生看到了商机,他决定返乡发展渔业养殖。“我们经过多次调研,结合鳜鱼的生长习性,最终选择使用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鳜鱼。”喻永生说。

图为红星村“工厂化”养鱼基地。熊锦阳摄

  红星村是江西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为增强红星村内生发展动力,2021年村子引进了江西秦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依托现代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建设“工业化”养鱼基地,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2022年,红星村投资建设的“工厂化”养鱼基地成功完成一期建设,开始进行鳜鱼养殖。“鳜鱼肉质鲜美且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鱼种特性,每年的上市时间都集中在9月和10月,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很难买到高品质的鳜鱼。”喻永生介绍,通过“工厂化”养鱼模式,可以精准把控鳜鱼的生长水温以及饲料用量,保证鱼苗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生长,“就算是12月下旬,我们基地也可以产出品质高的成品鳜鱼,现在基地共有4个温控养殖大棚,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棚内增氧设备、蓄水池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经过自动化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据了解,该养鱼基地采用智能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占地面积少,还可以自动处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环境污染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养殖效率,“我们将鱼苗按照大小分开养殖,避免了大鱼吃小鱼的情况,鱼苗的存活率可以达到65%至70%,远超传统鱼塘养殖模式。”

  “我们每天都会实时监测水温,基地的技术人员还会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鱼苗生长情况检查。”黄松是最早一批来到基地务工的村民,“原来外出打工,不但离家遥远,收入还不稳定。如今就在家门口工作,收入稳定不说,基地还会开办养殖培训课传授我们养殖技术,让我们不愁将来的发展路子。”据了解,截至目前,红星村“工厂化”养鱼基地每年可为当地村集体增收8.1万元,已吸纳周边26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工人正在查看鳜鱼的生长情况。熊锦阳摄

  据流湖镇常务副镇长梁洁介绍,红星村“工业化”养鱼基地还计划同大学合作建设鳜鱼驯苗研学基地,同餐饮协会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养鱼基地联农带农能力,实现养鱼基地增效、农民增收。

  “现在基地二期工程也在建设当中,我们准备再建设3条标准化的生产线用于养殖‘皇帝鱼’,明年4月份就投产运营。”喻永生表示,基地计划3年带动周边农户150户以上,实现农户每年创收10万元以上的目标,走出一条以渔富民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