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2:19:53 来源: sp20241124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两会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我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接下来要继续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一老一小”是众多家庭的主要关切。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评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印发《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迈出新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第三幼儿园,老师们给小朋友发了种子和小花盆,引导孩子们把种子种下。“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希望通过设置丰富多元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南关区第三幼儿园园长许玲说,“长春市多措并举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在政府统一规划下,我们建设分园,增加班级数量,还要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模式,力争实现不同阶段教育的良好衔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上午9点,护理员高佳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华夏家园A区居民白俊刚的家。此前,白俊刚通过家里安装的“一键呼叫”系统,为老伴预约了上门服务。桥西区民政局局长于建兵介绍,桥西区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营,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床位”,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月200元的运营补贴。“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好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和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于建兵说。
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就业服务圈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多增38万人……一个个数据构成了2023年我国有力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的成绩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咚咚锵、咚咚锵……”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小学的操场上,舞狮社团的师生们在表演舞狮节目。校长王俊莉介绍,七里河小学探索包含科学、健康等7个方面的“七彩课程”体系,“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把现代科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早上8点,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的王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多亏了‘锦江就业超市’平台,帮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王宇说,“平台不仅实时更新招聘信息,还能根据求职者需求精准推送。”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道明介绍,成都市通过建设“就业超市”服务平台等措施,形成稳企稳岗政策合力,“今年,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智慧就业’服务矩阵,构建城区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服务圈。”
推进住有所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项项有力举措,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的安居梦,助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走进位于天津市河东区的天住领寓(棉三店)单人公寓,整洁的开放式厨房、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不收物业费,租金还能用公积金抵扣。”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住房保障处处长王津说,“天津已连续11年将住房保障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2023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万套(间),向7.9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68亿元。今年,将继续实施惠民安居工程,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日前,随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墅溪村的5个新能源充电桩正式通电,杭州市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全覆盖。“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方便了乡镇居民的生活,也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员工沈鸿达说,“我们将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向乡村延伸,服务乡村规划和绿色交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做好民生兜底保障
加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国在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方面建立起全面立体、逐步完善的保障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随着基层医疗条件的改善、‘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推广,专业医疗服务正在覆盖到更广阔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心身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纳贡毕力格博士说。据介绍,内蒙古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全区涉农旗县区组建医共体89个,下调了2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教育普及的重要性。”纳贡毕力格说,他带领同事们20多年坚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超2000场,“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健康促进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百姓身心健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我和老伴申请了农村最低保障和残疾人补贴,政府还帮我开起小卖部。未来,我想扩大一下小卖部门面,再增加个快递存放点。”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团结一村村民马明良是一名残疾人,得益于县里的帮扶政策,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化隆县副县长旦正介绍,近年来,县里加强政策深度衔接,主动发现、精准认定保障对象,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今年,我们将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拼搏奋斗、抓好落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李家鼎、龚相娟、郑智文、宋朝军参与采写)
吴 勇 邵玉姿 李凯旋 贾丰丰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