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20:31:36 来源: sp20241225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新时代,面对各种文化交汇融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编 者
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
冯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任何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形成能够凝聚广泛共识的主流价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指引人、鼓舞人、凝聚人,是因为其在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回应实践需要中彰显强大真理力量。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迫切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科学理论指引下不断壮大主流价值,把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汇聚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党领导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彰显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多元文化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壮大主流价值,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实践中,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注重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准则中,大力营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实践证明,持续、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利于整合社会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主流价值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自觉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成功之道。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关键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和重大意义,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我们党既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扎根中华文化丰厚沃土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多样化文化发展,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总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传播载体。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直播、短视频等媒体形态影响日益广泛,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第五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1个小时。亿万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各种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场域,对社会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作用更加凸显。网上舆论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不断强化网络文明建设,着力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中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
不断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
谢新洲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意识形态经由互联网新媒体向国内渗透,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由娱乐化内容等软性“包装”仍不时出现。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制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解,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建设主流思想舆论的力度和效果还需深化。在网络空间方面,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网络生态。在国际传播领域,我们在国际舆论场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话语创新和叙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凸显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闻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新征程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充分发挥主流舆论的引领作用,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更好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汇入主流思想舆论建设中。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阐释,把准方向、把牢导向,牢牢把握宣传引导的主导权、话语权。加强对热点敏感问题的阐释引导,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持续向现实社会生活嵌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主阵地、打赢舆论斗争的最前沿。加强网上舆论阵地建设、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关键。要深刻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把握融合规律,提升传播质效,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主力军要全面挺进主战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内容资源、新闻资源、政务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势,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作品,为人们提供务实、管用、高效的信息内容服务,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阻碍主流媒体特别是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资源壁垒、责权模糊等问题,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对全国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及效果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做法、梳理问题瓶颈,切实提升各级主流媒体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效能。
用活、用实、用好新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带来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信息交互与扩散模式、社会交往与治理模式等的深刻变革。这就要求主流媒体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积极融入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比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整合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元宇宙等融媒体手段,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主流思想舆论的泛在场景;适时运用微视频、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模因式互动话题等交互式话语,创新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语态,实现大政方针等的通俗化解读和互动化传播;借助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虚拟仿真等技术,洞察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内容喜好或诉求,利用智能分发技术创新互动引导方式,实现主流思想舆论的精准传播;借助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流量监测、基于内容识别与理解的智能过滤等技术,及时发现、应对网上错误思潮,及时管控、清理各类有害内容,提升网络内容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空间,切实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然要求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加强国际传播阵地建设,推动我国主流媒体竞逐国际媒体市场,塑造国际化媒体品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在地化建设。以新媒体为抓手,创新国际传播内容和形式,推动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产品及应用出海,借助算法推荐、个性化定制等技术机制,将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潜移默化地融入智能化的内容生产和分发中,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内容产品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参与国际舆论场流量竞争与分配。吸附多元传播主体,形成国际传播合力,灵活运用自媒体力量,依托专家学者的专业性、权威性,自媒体的生动性、丰富性,以及广大网民的广泛性、群众性,充分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巧用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推动文化精品出海,让更多国外民众从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厚度中理解中国叙事、听懂中国声音。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发展当代中国主流文化
郭广银 苏胜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所积极倡导的文化,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从本质上看,主流文化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的是特定时代的社会共识、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壮大主流文化,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是引领整合社会思潮、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客观需要。在当代中国,壮大主流文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和推动主流文化建设,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发挥主流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强化价值引领,筑牢壮大主流文化的深厚根基。文化的背后都有一定的价值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一种文化能不能成为主流文化,要看其背后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相符合。进一步壮大主流文化,必须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文化建设,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新时代以来,我国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推动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坚强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注重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授予“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表彰“最美奋斗者”“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渐浓厚。一些地方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江苏,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纪念日,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实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有了厚实基础、坚实支撑,主流文化就能不断壮大,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积极昂扬、正气充盈的文化氛围。
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壮大主流文化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壮大主流文化需要汲取红色基因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党历来注重运用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特别是通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壮大主流文化,必须用好用活丰富红色资源,凸显红色文化这一鲜明底色,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文化,赓续壮大主流文化的深远根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让千年文脉在当代中国展现出新气象,是进一步壮大主流文化的关键之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推动中华文脉绵延兴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激活了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激发出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从敦煌莫高窟到三星堆博物馆,从安阳殷墟遗址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鲜活的表现形式让文博场所释放无穷魅力,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热门打卡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一定能在文化传承发展中不断壮大主流文化,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研究员)
(人民日报)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