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之变:从“看别人”到“做自己”

发布时间:2024-12-24 06:51:44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杭州10月8日电(鲍梦妮)点开丝巾定制小程序,“Z世代”女生汪思远正耐心地挑选心宜主题,并不时加上几笔DIY设计。几秒钟后,人工智能生成的图案一改她对丝巾传统风格的印象,也令其对成品多了几分期待。

  传统制造为何吸睛年轻人?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丝绸行业的首个实用图形AI大模型的应用。拥有超过50万花型数据库、300多种图像算法,其可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样。

  作为该大模型的发布方之一,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曾有一段做代工“看别人脸色”、学别人补短板的“被动”经历。近年来,这家老牌企业开始反向输出新技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要通过AIGC来探索更具想象力的发展之路,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人工智能时代超越西方传统奢侈大牌。”该企业董事长李建华说。

  这亦折射着几十年来,浙江民营经济从“看别人”到“做自己”的转变。

  被称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的浙江,在四十多年前还是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小省。随着一批浙商勇闯改革大潮,“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应运而生,民营经济也逐渐成为浙江发展的金名片。

  但即便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囿于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差距,复制、模仿、贴牌仍是浙江民营企业最初的主要生存路径。在“什么赚钱做什么”的理念下,鲜有民营企业能够竞逐行业第一梯队。

  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明确要积极推进科教兴省;2006年,浙江提出“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该省的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此后十多年里,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立身之本,打造“人无我有”的企业发展护城河。

  深耕传统产业赛道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与华为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研发、应用和推广全球领先的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垂直大模型,在生产指挥中心、工业智慧园区、产品研发、工艺优化等应用场景提升工业体系智能化水平。

  新兴赛道上,浙江民营经济的“后起之秀”也在通过科技创新,建立自身发展优势。

  拍张面部照片,伸出舌头看看舌苔,机器人就据此分析用户身体状况,并递上一杯适合其体质的养生茶……不久前的2024年云栖大会上,一款现场“坐诊”的人形机器人吸引许多参观者排队“体检”。

9月19日,观众在2024云栖大会了解应用于养老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吴君毅 摄

  关于这套已在中国70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杭州聪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顾高生早在7年前就开始谋划。

  “一开始我们把名老中医的经验复制、集结,形成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然后与复旦大学联合做类人机器人,应用于养老场景。”顾高生说。

  在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余杭区,当地今年8月与浙江大学共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未来五年推出至少30款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目前,余杭集聚了一批技术过硬、知名度高的企业,基本覆盖整机制造、零部件、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

  浙江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智库常务副主任李飞认为,机器人技术是跨学科、跨行业的交叉研究,以上述合作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是浙江发展未来产业的优势之一。

  2020年,浙江已实现成为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而对浙江民营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没有终点。

  截至2023年末,浙江民营企业中有隐形冠军企业近400家、“小巨人”企业12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9000家,占各类企业的比重均在九成左右。

  在近期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和“2024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浙江分别入选87家和100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浙江官方将“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列为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一导向下,持续坚持向“新”而行的民营经济,也将成为浙江面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气。(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