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0:46:19 来源: sp20241216
近日,某地一学校布置寒假作业——人人学会打“掼蛋”,并将此定为新学期校本课程,引发广泛关注。对此,相关负责人称“前期有调研,后面有规划。征集了家长意见,多数家长是同意和支持的”,并表示“不是必修课,只是兴趣课,并不是强制的”。(1月30日《南方都市报》)
“让学生学打掼蛋”之所以惹争议,源于公众对未成年人接触“掼蛋”游戏心存顾虑。作为纸牌游戏的一种,在掼蛋游戏中玩家需要有思考、会变通,还要兼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打掼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得到锻炼。从学校教学培养的角度出发,布置如此寒假作业,确有一番道理。至于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由此上瘾,甚至可能由此染上赌博,笔者认为,缓解此类担心最好的办法,是在游戏过程中向孩子说清楚休闲与赌博的界限,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寒假不仅是学生的“休息区”,更是“加油站”。最近几年,在“双减”背景下,不少学校都在寓教于乐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在书面作业上做减法,在娱乐休闲上做加法,正在成为假期作业安排的新风向。体验干家务活、给父母做一道菜、与家长一起做广播操……花样上新的作业内容,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家庭间的亲子关系。
由“学打掼蛋”说开去,学校创新安排假期作业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创新之余,不妨考虑周全一点。毕竟,打掼蛋是配合游戏,并非所有家长都有条件陪孩子练习。若真如学校所说,学打掼蛋只是兴趣课,并非强制安排,那么就应提供更加多元的内容,让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广州日报 刘硕)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