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20:00:23 来源: sp20241101
从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痛点、堵点、难点出发,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近日,《北京市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本市推出10大创新举措,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便捷度。
首批京津冀可共享应用电子证照清单同时发布,不动产权证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等241项电子证照实现了共享互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底前,北京还将加强出生医学证明数据与津冀两地共享,申请人在北京即可完成天津、河北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社保卡等在内的“出生一件事”办理。
年底推出第5批京津冀“同事同标”事项
记者注意到,10项举措主要聚焦推进国家“跨省通办”事项在北京落地,并推进“跨省通办”服务向基层延伸。这其中,既涉及提升“跨省通办”网上服务体验,也着力优化“跨省通办”线下服务。
具体来说,北京将继续推动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今年12月底前,市政务服务局将牵头,聚焦企业准入准营、个人资质资格等领域,推出第5批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进一步便利京津冀地区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流动。也就是说,当事人在三地办理这些事项将适用同一标准,结果互认。
在资质互信互认上,推动“京津冀+雄安”在民生保障、卫生健康、工程建设、应急安全、交通运输等领域审批资质的互信互认,加强跨区域审管衔接,为企业异地办事提供便利。
同时,支持雄安新区企业跨省迁移。围绕北京疏解企业跨省市迁移过程中涉及的企业登记、公积金、社保参保登记等环节,加强北京市社保、公积金等数据与雄安新区共享。
在京能办津冀“出生一件事”
优化利企便民也将迎来利好消息。方案中提到,北京将推动京津冀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等业务“跨省通办”,分步实现“京津冀+雄安”企业登记档案数据网上异地迁移和网上互查。通过梳理拓展京津冀“最多跑一次”办税事项清单,推动京津冀自助税费服务互通互用。
年内,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牵头,会同天津市、河北省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加强北京出生医学证明数据与津冀两地共享,实现申请人在本市即可完成天津、河北“出生一件事”办理。
涉外婴儿停留异地办理也将优化。也就是说,在天津、河北出生的外国婴儿,其父母或者代理人可在婴儿出生60日内到本地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为其办理停留或者居留登记。
电子证照的互认互通、共享应用直接关系企业、个人办事是否便利。方案中提到,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牵头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朝阳区与天津市河东区等试点地区开展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便利企业异地办理商事登记业务。
方案提出,北京已发布第一批京津冀可共享应用电子证照清单,各区、市各相关部门可结合清单研究场景需求,推动身份证、驾驶证等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扫码核验和亮证应用,为便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工作生活提供有效支撑。
“跨省通办”向移动端自助端延伸
“跨省通办”,不仅能在线下窗口办,还能自助办、网上办。未来,本市继续推动“跨省通办”事项向移动端、自助端延伸。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北京将打通京津冀地区移动端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自然人和法人跨省身份互认。同时,推出一批京津冀“无感漫游”服务事项,将居住证申领、进京证办理、公积金等更多简易高频“掌上办”事项纳入移动端京津冀专区,实现在京津冀任何一个地区切换位置时可自动定位并提供当地服务事项,无需切换各地移动端。
此外,北京鼓励有条件的区在街乡(镇)、社区(村)提供“跨省通办”服务,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办事需求。接下来,各区、市各相关部门还将持续挖掘企业群众高频异地办事需求,推出更多“跨省通办”服务场景,科学合理新增区域通办事项,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任珊)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