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蛋成“寒假作业”,创新前提是防沉迷

发布时间:2024-12-25 19:22:37 来源: sp20241225

  近日湖北宜昌一教育集团布置寒假作业——人人学会打“掼蛋”,并将此定为新学期校本课程。据称,寒假期间师生自主学习掼蛋,相关校本课程,也不是必修课,只是兴趣课,并不是强制的,但该新闻还是引发广泛关注。报道中,校方曾强调,“不赌博不带彩,只是作为智力运动来倡导,营造特别的亲子时光。”此举也为“减少小学生玩手机,自我封闭的时间”。而网友的关注点,在于掼蛋能否对孩子有益、有没有必要作为一项作业?

  掼蛋从一种民间兴起的棋牌游戏,成为流行全国的一项竞技运动,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官方认可”。2023年的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掼牌(掼蛋)被列为表演项目,并与象棋、桥牌、五子棋等传统项目一同进入全民棋牌网络大赛总决赛。纷至沓来的掼蛋赛事、掼蛋协会也不新鲜,近日,上海市掼蛋运动协会相关话题还登上热搜。能火遍全国的棋牌运动,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掼蛋兼具趣味性和竞技性,打法不复杂,门槛低,方便参与,如今不只是大众棋牌项目,在一些地方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具备年味的民俗。打掼蛋能锻炼一定的手脑协调和观察判断分析能力,当然对未成年人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智力促进作用,见仁见智,但寒假全家围坐掼牌,倒是可以在游戏中增进家庭内、亲友间的感情,在欢声笑语中加强沟通交往、体味亲情友情。

  作为学校来说,布置学打“掼蛋”,本意或是在寒假增强实践性、减少纸笔作业负担方面,做出探索。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假期中,“掼蛋”作为一项兴趣,应发挥其健康安全、益智增乐的正向价值和作用。比如在寒假期间,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们聚到一起,要不就是每个人玩自己的手机,要不就是一起打游戏看电视,依然是盯着大屏小屏看。让孩子们怎样多面对面快乐交流,增进与家人间亲密接触,改善亲子关系,寻找到一些有意思也便捷的互动方式,确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但任何事都过犹不及,成长教育尤需把握好尺度。对于成人来说,掼蛋除了动手健脑,还可以具备社交功能。而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怎样在学校、家长指导下,既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开心益智,又要防止沉迷其中,是一个关键。不妨记住:学会游戏不是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思维、体悟家庭情感。寒假、过年的家庭活动也要注重健康适度,防止打牌时烟味缭绕,避免孩子熬夜游戏,远离不文明牌桌语言等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

  其实在这个寒假,以南京的小学为例,很多学校也都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作业”,弱化甚至取消了笔头型,取而代之更多实践体验性的内容,如创意研究十二生肖,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和父母一起观影、逛展、打卡文博场馆,探家乡民俗,寻访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让孩子们享受寒假、在实践中成长的创新和探索,值得肯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寒假实践型“作业”也有很多的空间和形式,并不单一。从学校层面,可以在做好调研规划的前提下,让寒假实践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和家长做好协同,鼓励孩子多方面自主探究,丰富视野,让寒假“作业”真正变得不再单一、不是负担,而是多彩的乐趣和收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评论员 薛蓓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