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0:20:29 来源: sp20241109
算力作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动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目前,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已建成万卡集群,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为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支撑。不仅仅是中央企业,眼下,各地一批数字基建项目都在加快建设落地,其中智算中心成为布局重点,北京、四川、宁夏、河南等多地智算中心开工或投入使用。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已达十余个。从全国来看,智能算力在算力总规模中的比重超过了30%。我国算力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多地加快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眼下,不少地方在夯实算力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在算力场景应用上展开探索。
北京市日前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将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五大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工程,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到2025年底,北京市将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深圳市宣布,要加快推进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鹏城云脑Ⅲ”连接全国资源打造核心节点。推进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扩大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的调度规模,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运营,并支持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发放算力券,降低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
上海市也给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计划。到2025年,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国家打出“组合拳”
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从人才培养到技术创新,从税收优惠到知识产权保护,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
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行动”,推出了4项具体行动,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动教与学融合应用,提高全民数字教育素养与技能,开发教育专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时规范人工智能使用科学伦理。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魏凯:我们有千行百业的场景,需要技术去赋能、去解决大模型在行业里落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数据治理、平台建设、算力布局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一个长远、坚实的基础。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孙蓟潍 张丛婧 王露莹 何俊儒)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