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2:38:10 来源: sp20241118
文县与即墨,东西相隔千山万水,却因国家东西部协作而紧密相连。今年以来,两地协作方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共同发展壮大食用菌(木耳)产业,将其作为助农增收的新途径。通过这一新路子,有效激活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动能,开创了东西部产业协作的新局面。
自今年以来,文县与即墨区紧密合作,聚焦产业振兴。两地成立东西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各类重大事项。同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召开联席会议,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互赴协作方就产业扶贫、文化旅游、劳务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交流对接,推动协作事项落实见效。
为了实现食用菌(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县选准了致富产业,依托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促增收”发展目标,通过外出考察、实地论证,综合考虑交通、气候、市场等要素,结合“8.12”暴洪灾后重建,择优在尚德镇田家坝村选择130亩灾毁修复土地,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在全县率先建成菌棒生产线和木耳大棚45座,辐射带动铁楼、刘家坪等8个乡镇因地制宜建成木耳基地11个。
为了激发协作新潜能,增强发展新动力,文县和即墨携手建成了食用菌(木耳)产业园,以东西部协作资金2474.63万元为支持,统筹各方资源,实现了食用菌(木耳)工厂化、标准化种植。同时,通过“园区+基地+农户”模式,在堡子坝、碧口等8个适宜种植黑木耳的乡镇成功发展“地摆式”种植基地9个,投放菌袋80万袋,年产量近4万斤;在桥头镇、尚德镇各发展大棚种植基地1个,投放菌袋190万袋,采摘干木耳10万斤。
为了延链条促增收,还依托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精心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田园体验、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5.5万多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多万元。
同时,文县和即墨坚持变废为宝提质效,创新模式促销售。加速循环利用,对木耳尾料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生产生物质燃料,年加工菌渣4万吨,生产燃料颗粒3万吨;充分利用菌渣丰富的活性物质,变废为宝开发育苗基质,年处理菌渣2万吨,生产育苗基质1.5万吨。积极打造绿色品牌,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在线下平台即墨农副产品直供体验中心设立甘肃文县特产展销区,在线上平台“即供商城”新开设文县木耳品牌专区,实现多元化销售。据悉,今年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33场次,销售木耳8万斤,销售额280多万元。
此外,两地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培育增收新引擎。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鼓励引导基层党组织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中心村(片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发展“党建+产业”新模式,按照村村联建、村企联建、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等方式,组建功能型木耳产业链党组织12个,覆盖16个村党组织。
通过这些举措,文县的食用菌(木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东西部协作重点产业帮扶为契机,坚持把发展壮大食用菌(木耳)产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即墨农副产品直供体验中心和“即供商城”作用,拓宽木耳销售渠道,多渠道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有效激活了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
展望未来,将以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持续发挥东西部协作之力,推动食用菌(木耳)产业蓬勃发展,让更多群众通过这一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