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03:58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巴彦淖尔7月8日电 题:“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任二换:让戈壁荒漠变成绿水青山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今年,我承包了近3000亩乌拉特后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种植了柠条,目前长势不错,几年后就能长到1米多,抵御风沙的能力会更强。”7月8日,谈起未来的规划,“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任二换如是说道。
1974年,任二换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少嘎查,这里处于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部边缘,地表沙化严重,植被稀少,因常年饱受风沙侵袭,生态环境恶劣,庄稼很难成活,村民们生产积极性也不高。
图为任二换查看酸枣长势。乌拉特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这一片林以前都是砂石滩,大大小小的石头和被风刮过来的浮沙。种树浇水难度大,蒸发量也大,只适合种植酸枣、蒙古扁桃这些原生树种。”任二换说。
大风不断、黄沙漫天是家乡留给任二换最深刻的记忆。过去,风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侵袭田地和村庄,当地不少人萌生了逃离的想法。
早年间,勤奋钻研的任二换成立工程队,揽工程,搞副业,靠着勤劳的双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
“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因为环境恶劣,这地里种啥啥不长,父母穷了一辈子。只有种树才能改变家乡的贫穷,那我就种树。”任二换说。
因为是“门外汉”,任二换四处求教,在得知种树先得治沙后,他加入治沙工作队,从压沙障、围网围栏学起。无论冬暑,他趴在裸露的沙地,一米一米压紧沙障,一寸一寸扎紧围栏。为了集中力量治沙,他还组建了“党员治沙工程队”,带领更多人投身到治沙中。
图为任二换栽植的枣树林一角。乌拉特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2010年开始,任二换在荒漠中开始种树。雄心满满的他一上来就遇到了难题,荒漠地多属于戈壁砂石地,石子多、沙多、土壤少、水源少,种树最基本的“打坑”和“灌溉”就无法实现。
面对着众人口中“钱打水漂”的事儿,任二换没有退缩,没土拉土,没水打井,一棵又一棵,一亩又一亩,他在不毛之地立起了生命的枝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二换种的树当年成活率达90%,得到了各级林业部门的高度评价,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他大力发展荒漠原生种树种植。
就这样,任二换十几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护家园,从义务种树到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从阴山冲积扇砂石滩生态修复到生态经济林打造,一年比一年干得起劲儿。
经过10年努力,乌兰哈少嘎查周边建成2400多亩生态经济林,完成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的不毛之地创造了绿色奇迹。与此同时,他还成立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建设家乡。
“除了防沙治沙,还得兼顾经济效益。”任二换盘算着要让这些树生根发金芽,他不仅请教了各级林草专家,也到山西、陕西、宁夏等地走访。
图为枣果挂满枝头。乌拉特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各方求证后,发现野生酸枣仁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经过嫁接改良后的酸枣仁,也能当作树种销售。”任二换说,2023年,通过这两种方式,他的毛收入达到30余万元。
与此同时,任二换还培育出荒漠原生树种沙冬青、蒙古扁桃、霸王白刺、酸枣容器苗,完成了原生酸枣嫁接山西冬枣、灰枣、骏枣等食用枣技术试验,并用研发技术栽植500多亩蒙古扁桃等原生树种和1500多亩的改良枣林,带领乡亲们在砂石滩上种起酸枣、蒙古扁桃等经济树种。
任二换多次获评“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十佳科技特派员”。2023年,国家林草局聘任其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
绿色成就产业,产业反哺绿色。如今,从防沙治沙到与沙抗争,从点沙成金到培育沙经济,越来越多的任二换在沙漠中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链,续写着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促农增收的新篇章。(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