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描绘“数实融合”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1-18 16:31:53 来源: sp20241118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备受各界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在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拓展能力边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国家战略的布局规划、规模巨大的应用市场、持续加强的科研力量等基础上,我国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赋能,为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别是将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从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认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先进生产力和行业结合,既提高各行业效率,也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巨大市场空间。从应用端看,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以给生产力带来飞跃,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从供给侧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跃,产业体系完备,具备支撑全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

“做好‘人工智能+’的行动,要找到具体的切入点。”魏凯表示,在生产端,企业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客户服务,还有营销等全流程的环节,将会被大模型重塑。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落地大模型技术应用,要精准定位应用场景。特别是当下AI大模型应用场景已逐渐从能见度更高的大众用户产品,转向对业务需求和精度要求更高的企业服务领域。伴随LLM(大语言模型)的快速迭代以及模型与业务融合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应用开发的技术栈、数据流和业务流都正在发生改变。除“大模型+企业知识库”的应用组合外,“大模型+低代码”“模型+工作流”同样具备较好的落地空间。

在上述落地应用中,远光软件发布的九天研发大模型,是以远光九天智能一体化云平台的飞天引擎和月神语言为基础、以提高研发工具的智能性和易用性为核心、融合通用大模型技术打造的统一原生AI融合工具,支持研发工具及业务应用零侵入接入AI能力。同时,将远光软件积累的业务与技术资源库融合到研发过程中,支持用户在对话过程中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创建、智能分析和智能生成。

据介绍,远光九天研发大模型的核心应用机制,是使用一个配置文件来综合描述Prompt、上下文和API等所有内容,通过提供“提示词+API+定制功能配置”的直观编排界面,使开发者编排出各种应用场景。用户也可以基于此模型进行个性化训练学习,将个人知识和技能传递给AI,从而为构建数字企业提供核心支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空间广阔》一文中认为,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2024年无疑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产业元年。伴随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产业界需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研发,在“人工智能+”上做大文章,开发出更加适合行业应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有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的涌现,我国的“数实融合”将更加深远,“数智未来”的新图景将渐行渐近。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