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08:10 来源: sp20241227
在南沙803平方公里范围内,通过手机软件呼叫,市民可以打到一台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就在上个月,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获得南沙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资格,补足了收费运营的最后一块短板。
随着一份文件的印发,越来越多与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类似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未来将率先在南沙落地。1月9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先立后破,以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为原则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和规范全流程监管,让更多首创性改革措施在南沙形成。
作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以及“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历来在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可以预见,在《意见》支持下,南沙将做出更多探索与突破,为其他区域提供“南沙经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个要素更畅、效率更高、活力更旺的“大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任燚
“立”与“破” 让新动能新活力加速喷涌
南沙与“无人驾驶”结缘的故事始于2018年。
当年,小马智行在南沙正式开启自动驾驶出行(Robotaxi)试运营,让当地居民能够切身体验这种充满未来感的出行方式。五年间,广州自动驾驶政策不断推进,车内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车辆也已逐步融入南沙居民的日常生活。去年12月,在经历了8个月的远程载客测试阶段后,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车辆在南沙开启收费运营,补足了政策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自动驾驶出行行业商业模式成立的前提,离不开相关政策和企业技术的双重支持。“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及CEO彭军表示,以广州为例,一辆“无人驾驶”车辆,从道路测试到商业收费,政策上需要依次获得远程测试许可、远程载客测试许可、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等。
当下的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诸如“无人驾驶”的新产业、新模式从创新中走向现实。“新”,意味着相关技术与功能等已走在监管体系之前,之前的市场环境或许并不适合支撑其现在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个别地区在产业生态建设上先行先试。
当前,南沙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国家也赋予南沙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以及“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等各种战略定位,因此南沙在探索新业态上既有产业基础又有政策基础,能够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模式与生态,为其他地区作出示范。
目前,南沙已在探路前沿技术、未来产业发展上作出一些自己的尝试:开放场景,推动多项智慧城市技术应用、打造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融汇要素,南沙推出“共性核心政策+特色专项政策”的国家级新区首个“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打通资本、人才、技术、企业、服务等各个要素环节;集聚产业,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链,布局“芯晨大海”现代化产业体系……
《意见》则为南沙带来更开放的环境、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活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去探索未来产业、前沿技术以及新兴服务的深水区、无人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让更多新动能新活力加速喷涌。
“管”与“放” 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张“图谱”,鼠标一点,便可为南沙7万家集群注册企业“信用画像”。风险企业分布、存在相同联系地址企业数、企业经营状况统计……打开南沙区集群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各类企业风险数据一览无遗。
这是南沙区结合自身“集群注册”企业的特点,依托南沙自贸片区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在全国首创区级集群注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指标体系。
立湾区之心,向市场要活力。在充分激活新兴产业与新兴市场的同时,南沙还需要不断在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上“提效能”。
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建设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南沙已有多项改革创新落地。
优化涉港澳商事登记流程,南沙为持有往来内地通行证的港澳居民便捷办理商事登记流程,申请人可通过粤省事实名认证,完成穗港澳投资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
在南沙,商标注册办理更加便捷,南沙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大厅、国家知识产权局“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以“营商”促“赢商”,南沙如何在营商环境上更进一步?
从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环境,到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再到构建市场准入全链条监管体系……《意见》突出了两大重点:优化环境、创新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意见》明确以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为原则,开出“正面清单”,既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加快发展特色金融等经济规则衔接,也有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支持提供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等社会规则衔接,大都是首创性的改革举措,通过“小切口”入手促进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监管与服务的创新和改革同样也势在必行。《意见》给出了路径——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灵活运用信用监管、行业监管、“互联网+”监管与触发式监管等监管模式与工具,构建“准入+监管”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各领域市场准入全链条、多方位、多渠道监管,全方位提升监管上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激发市场发展潜力与活力,促进各领域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融”与“通” 促进要素便捷高效流通
先行孵化、培育、实践、推广“湾区标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落地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搭建粤港澳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近年来,南沙通过向制度开放,向市场开放,以“市场的力量”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畅通与融合。
大湾区,大市场。对于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域”特点的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是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需要作出更多尝试与突破。
从科技到民生,从规则衔接到机制对接……《意见》的印发,将推动南沙以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打通标准认证、跨境执业、通关出行等卡点堵点,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强化南沙的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协同港澳,《意见》提出积极引入港澳等境外专业服务人才,研究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推动面向科研等应用场景实现粤港澳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在科研项目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借鉴港澳及国际管理制度。
面向世界,《意见》支持以央地统筹推进、省市区联动、港澳资源协同、市场充分参与的方式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支持在南沙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及邮轮免签政策。
在半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调突出一体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加快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国家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南沙的市场环境以及营商环境优化,正是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