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43:11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北京10月24日电 题:“90后”大熊猫“捡屎官”付明霞:在深山密林寻找野生大熊猫踪迹
作者 谢雁冰
“第一次在野外收集到大熊猫粪便,是工作一年多以后,当时特别激动。”“90后”女孩付明霞说。
付明霞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基层科研监测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一名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有时,他们戏称自己是大熊猫“捡屎官”。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举行,付明霞来到北京参会。在大会间隙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她讲起在深山密林里寻找野生大熊猫踪迹的故事。
四川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2017年,怀揣着守护野生大熊猫的科研梦,青海姑娘付明霞研究生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这里。
想要研究大熊猫,新鲜的粪便是重要样本。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与其偶遇。从环境中找到它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保护大熊猫,成为突破口。
“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从粪便中可以获得很多大熊猫的数据。”付明霞说,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竹竿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付明霞在收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受访者供图)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只生活着28只野生大熊猫。”付明霞说,这就需要“捡屎官”们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捡屎官”要有强健的体魄。他们常常早上八点就背着干粮和设备出发,在山里一巡视就是八九个小时。深山里环境潮湿,地势起伏,蛇虫鼠蚁众多,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大雪封山,行路不便,而这些并不能消磨付明霞的热情。
回忆起第一次收集到大熊猫粪便,她记忆犹新。刚工作后,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付明霞曾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都没有收获。2018年秋天,在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一行4人在一棵大树旁意外地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
“当时特别激动,特别兴奋。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有4平方公里。我们发现的区域应该就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在这片区域大熊猫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付明霞说。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作为约定俗成的小仪式,捡到人生中第一坨新鲜大熊猫粪便时,“捡屎官”们一般都会拍照留念。“我当时特别激动,都忘了留纪念照片。”这曾是付明霞小小的遗憾。
而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此给片区内的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
除了收集大熊猫粪便,付明霞的工作也科技含量十足。她带领团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红外相机监测和放归大熊猫监测。她也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核心论文,“想尽量在保护大熊猫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还有哪些不足,慢慢优化改善。”
付明霞和团队还以面积2平方公里为样方,将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划分成了多个监测网格,建立野生大熊猫数据库。通过几年的努力,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付明霞刚到保护区之时,那里仅有3名工作人员,现在已经发展到90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下来,其中不乏女性。“希望在我们的守护下,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能逐渐恢复。”(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