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油城”的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2-22 01:33:10 来源: sp20241222

  克拉玛依河穿过克拉玛依城。   李浩然摄

  俯瞰碳和液冷数据中心。   高淑玲摄

  游客在克拉玛依乘坐小火车观赏风景。   闵 勇摄

  克拉玛依,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这里诞生。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是沙漠的美人。”诗人艾青的《克拉玛依》,深情歌咏了这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由热血和汗水铸就的石油之城。

  近年来,克拉玛依依托地理环境、资源、政策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传统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之路,2023年成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

  绘制氢能新城蓝图

  广袤的戈壁上,一排排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今年7月底,浙能城投乌尔禾100兆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输出绿色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3万吨;猛狮光储乌尔禾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配套储能项目、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3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新兴的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科技的新能源企业纷纷落户,为克拉玛依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聚焦‘一主多元’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本地风光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克拉玛依市发改委产业发展科副科长韩义介绍。

  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14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量占总电源装机量的48.75%;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105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量占总电源装机量将超过70%。克拉玛依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超百万吨,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和独山子石化公司全年用氢量超过10万吨,发展氢能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20万吨重油加氢项目落户,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推进石油企业灰氢替代,建设加氢站配套公交车替换氢燃料电池……一阵阵“氢”风吹过克拉玛依市,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正倾力打造“中国西部氢都”新名片,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韩义介绍,目前克拉玛依市已陆续启动建设多个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白碱滩40万千瓦光伏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绿氢项目。

  克拉玛依市发改委副主任齐克建介绍,克拉玛依市将以新能源为着力点,沿着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延伸布局,同时充分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和石油石化产业的氢能利用场景,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一张氢能新城的蓝图,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从“人工”到“智能”——

  向“云端”要生产力

  愤怒的小鸟、玩具总动员、流浪地球……这些电影中的一些特效画面,是在新疆克拉玛依取的景;

  利用“新疆畜牧兽医大数据平台”,1.3万名基层防疫人员和2000多名管理员使用无纸化防疫系统、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管理着140万个养殖场(户),在克拉玛依,可以“管”全疆牛羊……

  能源充足、气候寒冷、地质稳定等先天优势,为克拉玛依发展云计算产业,向“云端”要生产力、谋竞争力,提供了丰厚土壤。

  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内,已建成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信息系统异地灾难备份中心、碳和液冷数据中心5座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已建成标准机柜6万余个,和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基地、新疆信息产业园(昌吉)共同承载了全疆90%以上的数据中心业务,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集聚区。巨大的算力优势已累计吸引包括海康威视、浪潮等在内的180余家企业落户。

  丝路新云绿色算力中心一期工程,机柜背面独特的“湿膜”,利用温度差在冷水蒸发过程中带走服务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再由强力新风系统经热风通道排至室外。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倩介绍,相比纯靠电力制冷的空调,风冷技术可大大降低用电能耗,达到显著节能减排效果。数据中心作为“用电大户”,想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重点在于使用绿电。“目前我们通过绿电交易,已实现中心的清洁电力比例超50%。”李倩介绍。

  而碳和液冷数据中心采用的是板式液冷散热系统,整体系统的能耗只有传统数据中心的1/6,相当于每年减少了上万吨标煤的碳排放。“数据中心回收的余热置换到集热枢纽站,可以实现‘废热’再利用。”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介绍,每个供热季回收的余热可满足办公区域和周边设施养殖、种植等供热需求,夏季还可利用“废热”驱动中央空调进行反向制冷,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的能源循环利用。

  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叶团元介绍,以园区为载体搭建的丝路新云算力平台,实现绿色算力跨区域调度和统一纳管,预计年底园区智能算力将超过1.4万PFlops,推动克拉玛依城市算力网成为新疆绿色低碳高效算力网的核心骨干节点。

  从“油城”到“游城”——

  迈向文旅融合新发展

  金秋时节,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的万亩原始胡杨林迎来最佳观赏期,大片胡杨林树叶由绿变黄,层林尽染。

  上海游客张春蕊和亲友逛完魔鬼城后来到胡杨林,乘坐观光车,沿着弯曲的道路进入胡杨林深处,欣赏金色胡杨美景,“没想到在这里也能看到金色胡杨,非常美。晚上入住民宿,听说这里号称‘西部乌镇’,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几年胡杨长得越来越好,鹅喉羚、野兔等野生动物时常在林中出没。”护林员托可特呼说,当地建立了管护站,护林员每天早晚两次巡林、护林,万亩胡杨林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在克拉玛依采风创作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张新权说,自己很早以前就听过《克拉玛依之歌》,知道曾经的克拉玛依“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曾经对这里的印象就是一座‘油城’,但当我来到克拉玛依,看到了白杨河大峡谷、壮观的雅丹地貌、野生的胡杨林,感觉这里是一座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

  乌尔禾还是《卧虎藏龙》《大秦赋》等影视剧的取景地,2018年,当地建起乌尔禾影视城,依托景区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采取“实物+场景+沉浸式体验”的立体展现形式,今年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影视城内,舞台实景剧《荆轲刺秦王》正在上演,2022年推出的这部实景剧用近20分钟的演出再现历史风云,截至目前已演出800余场次,吸引了8万余人次观看体验。看剧之外,游客还能在欣赏古风建筑时穿上心仪的古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礼仪、品尝秦王古宴。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景。今年上半年,克拉玛依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约87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21%;实现旅游收入约50.74亿元,同比增长28.72%。

  今天的克拉玛依,正在从“油城”变成“游城”。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