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1:00:03 来源: sp20250105
邀请校友分享职场经验 组织生涯教育主题班会
模拟招聘让孩子们“实战职场”
初三的中考分流,选什么专业?高一的“六选三”,对应高考的哪些专业……新高考改革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今,随着生涯教育进校园,涉世未深的孩子有了发现自我、规划未来的新课程。
▍调研数据
市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崔铁宁进行的一项小范围调研显示,51位即将经历专业选择的高三年级学生中,33位学生表明自己对将来的专业、就业方向没有任何想法和打算,占总数的64.7%,12位学生有大致模糊的方向,仅有6位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占总样本约12%。
智联招聘发布的一组数据:高达33.2%的人认为自己当年高考志愿填报失败,25.9%认为一般,21.4%的人认为不太成功,16.2%的人认为还算成功,仅3.4%的人认为很成功。
▍国外经验
在很多国家,职业启蒙和规划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如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经常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德国职业生涯教育涉及整个教育阶段,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孩子从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指导。
▍北京探索
2018年印发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内容,开展班会、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多种途径开展学生发展指导”。
▍委员提案
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生涯教育,今年年初,崔铁宁委员提交了提案,建议加强对高中生生涯规划引导。她说,目前生涯教育已经开始普及,但还存在实践活动形式、内容单一,缺少生涯教育规划课程体系和有关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崔铁宁建议:要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并将职业体验学习实践作为一项可选课程内容纳入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主管部门应制定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标准与要求,并开展相关生涯教育课程培训,加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家校协同共同引导孩子思考未来专业及就业方向的选择。
搭建平台,鼓励并规范专业化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选科、选专业及就业方向的服务,定期发布科普视频、文章,提供相关问题答疑解惑,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安排、就业方向,从而对自身人生和职业生涯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安排。
困惑
孩子的未来该由谁做主
小赵今年上高一,眼看着就将面临“六选三”。高中学科所反映的兴趣和能力,与大学专业密切相关,而大学专业又决定将来从事的职业。
在谋划选科的时候,小赵和父亲产生了分歧——小赵想选择地理,因为他既对地理专业感兴趣,又喜欢帮人答疑解惑,将来想当一名地理老师。然而,父亲却希望儿子能学外贸,因为家里人大多在相关行业工作,熟悉这个领域,儿子将来就业还能帮得上忙。
父亲有父亲的苦心,儿子有儿子的坚持,两个人各执己见,弄得父子关系十分紧张。
其实,像小赵这样“有主见”的孩子并不多见。“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爸妈让我填报播音与主持专业,但是上了一年多,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适应在那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特别纠结,正在谋划转专业,想转到视频制作相关的专业,我更喜欢那种静静地创作的感觉。”一位大二学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也反映了一批大学生没有为未来职业道路进行提前规划的现实。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希望能考个好大学,可选什么专业?考上之后做什么?未来怎么发展……这些是摆在许多高三学生和家长面前的问题。生涯教育的欠缺,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在直面选择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和迷茫,甚至有许多人求助志愿填报规划师,花大价钱将孩子的未来交给别人去“规划”。
实践
参加模拟招聘感受就业选择
新高考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北京市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生涯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晚上7时30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聚·宽”生涯教育校友行业系列讲堂线上开讲,就职于新华社的2017届毕业生赵馨雅“现身说法”,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从教师到记者的“转行”就业经历和经验,鼓励大家保持热爱不断向前。
“‘聚·宽’生涯教育系列讲堂,已经邀请了30多位全国重点高校乃至国外大学学生家长、学长分享自己的职业,成为学校生涯教育的品牌活动。”十八中教育集团教育主任佟萌告诉记者,请进来的不只是家长和学长,还有企业单位的校园模拟招聘会。
面向高二学生,十八中每年都会组织一场全流程的校园模拟招聘活动:招聘岗位由辖区企业提供,涉及人力资源专员、学科教师等职业,连面试官也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学生们从准备简历、选择目标岗位,到准备面试,参加一面、二面……体验找工作的整个流程。
“参与‘招聘’让我认识到了自信地表达自己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也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经过老师的点拨,我发现了自己性格上的新优势,为未来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十年后我们会是什么模样?一场‘招聘会’,第一次为我们的未来勾勒出了明确的模样。”学生们在这场“真实的招聘会”中充分展示自己,收获颇多。
在请进来的同时,十八中教育集团也在构建属于学生们的小初高一体化的生涯教育区级主题班会体系,目前已经研发了近20节的生涯主题班会课。
记者参加了一节从一个橘子开始的班会课。看到橘子,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怎么去卖掉这个橘子,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将橘子分成很多瓣与同学分享,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如何种植橘子,还有的同学想到的是能不能在橘子上画画……一个橘子引发学生们的探讨。从橘子开始,学生们根据各自选择进入兴趣岛大挑战,畅享并表演在岛上的幸福生活。
老师从兴趣岛为学生们介绍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代码,主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自己爱好的专业或职业,由新开始,从心出发!
“职业兴趣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次选择,班会课上,通过测评确定了我的霍兰德职业代码,明确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规划,让我摇摆不定的心有了目标,让我开始着眼于未来,为自己的梦想做出调整和更充分的准备。”一位参与班会课的学生说。
专家
帮助学生制定
长远人生计划
“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正如孔子所言,生涯教育应该是一种人生志向教育,是有关职业生涯的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进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社会意识、获得职业决策、管理职业生涯等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结合社会所需,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制定比较全面、长远的人生计划。
如何帮助学生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志向,提前规划未来求学和就业的发展方向,收获幸福人生?今年6月,丰台区生涯教育现场会在十八中举行,200多名丰台区中小学心理教研员、心理教师共同探讨生涯教育。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程忠智说,生涯主题班会是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堂好的生涯班会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途径,自我提炼、反思与调整。要有活动体验,通过展开师长、同伴之间的对话,从而引导学生审视自我,畅想未来。要有叙事建构,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人生经验,与未来发展建立联系,要有技术保驾,心理学技术、生涯教育技术是生涯课堂的生命力,通过生涯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把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当下学习生活连接。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生涯项目负责人王红丽说,学校课程建设中需要有学生的梦想教育、志向教育,包括小学的生涯启蒙。生涯教育应能有效协助学生解决选科、选专业问题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心智成熟,成为有智慧的人。生涯教育后续应有效进行学科融合、渗透,如邀请大学教师给学生们讲前沿技术、未来科技,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和动力。
本报记者 孙颖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