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12-28 05:00:45 来源: sp20241228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赵岗村水稻千亩示范田里,秧苗刚插下,种粮能手赵昌明笑逐颜开:“去年,农技专家帮助选了‘两优517’稻种,亩产达到1480斤,今年我接着种。”

  强农必先强种。合肥用心用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去年全市种业销售收入超11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持证种子企业增至253家,其中6家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额连续5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从“满足量”到“提升质”,提高良种覆盖率

  为什么“两优517”稻种深得农民青睐?

  合肥丰乐种业水稻研究院院长张二朋说出缘由:“‘两优517’是丰乐种业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新品种,产量高、耐高温、米质优。”

  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合肥全力推动现代种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端稳中国饭碗、维护粮食安全上争取更大作为。

  跟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从合,记者来到公司南岗基地试验田。在一处田埂上,张从合停下脚步:“这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振香优66’,它不仅稳产、高产、抗性强,口感和香味也都别具特色。”

  张从合介绍,过去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量上,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人民群众消费不断升级,这几年种业科研方向开始从“满足量”逐步向“提升质”转变。

  “什么样的稻米蒸煮出来松软可口,什么样的稻米米芯较硬,我们正是从一次次实验中寻找答案。”在荃银高科分子育种实验室里,公司副董事长张琴告诉记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了6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8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和1个棉花新品种。

  好种多打粮、打好粮。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新华村,种植大户孔祥欢正忙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近两年,在当地农技站的推荐下,他种上了“荃两优2118”水稻,不仅高产稳产,还抗病抗倒伏,“良种配良法,去年亩产达到了1500斤。”

  近年来,合肥市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创新引领,优质特色品种加快升级。其中,2021年合肥市出台意见明确,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满足一定条件后,给予2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好政策激发了种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上,入选“全国种子双交会展示综合表现优良品种”的66个品种,有一半以上来自合肥。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正义说:“下一步,合肥将加快实施育种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工程,力争到2025年,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突破性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激发新动能

  忙活了大半天,肥东县八斗镇汤德志家庭农场负责人汤德志坐在田边休息,“新种子就是好,这秧苗是高产品种,有了它,咱庄户人夺取粮食丰收就有了底气。”

  汤德志说的新种子,是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豪两优729”。“抗病虫害,米质好。去年我选种这个新品种,一亩多收了200斤。”汤德志说。

  好收成的背后,是合肥种业全产业链加快融合发展。

  厚植种业产业链源头优势,壮链延链。

  在长丰县育种基地,国豪公司技术总监朱先飞正在实验室里做杂交水稻品种的DNA鉴定,“如果有杂株,或者亲本纯度不够,结果上就会显现出来,稍微一点变化,都可能导致种子质量不稳定。”

  好种子走出实验室,扎根田间。这几天,国豪公司生产总监余洪根正在巢湖市夏阁镇生产基地指导收割油菜,“新品种‘徽豪油68号’抗寒性很好,今年又是大丰收。”

  种业产业融合发展,强链补链。

  为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国豪公司成立了安徽格瑞因粮油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粮食回收、加工销售。

  “我们的目标是从种子延伸到水稻和油菜,再到大米和食用油,打造‘从种子到勺子’的全产业链。”国豪公司董事长韩仁长说,“通过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丰富产品类型,依托订单销售模式推广种子,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会提升。”

  政策扶持,激发种业全产业链新动能。

  合肥市把现代种业作为重点产业,从2022年起每年设立种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并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种业之都建设及科技强农发展基金”,真金白银支持种业发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种业产业。

  “推进种业全产业链要素聚集,要出真招、出实招。”罗云峰说,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合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持续加大对种业行业及企业扶持;鼓励种业龙头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种业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全球市场销售份额;支持种业企业订单化种植,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

  强化研发创新,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

  一大早,长丰县花塘村草莓种植大户苄秀莲就在大棚里忙活,“这是新品种‘长丰红玉’,呵护可得小心着嘞。”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相关负责人宁志怨介绍,“长丰红玉”是所里与长丰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研发的,去年刚试种成功,从多点试验与示范栽培表现来看,性状稳定、优势明显,“植株长势强,适宜开展绿色、有机种植,果实早熟,品相正,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

  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站站长侯纯旺说:“‘长丰红玉’香味非常浓,抗病特别强,育苗难度较小,产量每亩能达到2000公斤。”

  一个个好品种不断推出、走向市场,是合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结出的硕果。

  促进种业振兴,研发创新是关键。

  去年,合肥市级财政专门安排500万元,支持种业企业联合生物育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及生物育种技术研究,选育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突破性品种。“去年全市新增通过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8个、占全省42%;通过省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8个,占全省30%。”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灿红介绍。

  推动种业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合肥坚持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全力推动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发展,高质量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我们从资源保护利用、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做优环境等方面着力,不断优化现代种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刘正义介绍,合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资源、人才、资本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提升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种业全链条现代化水平。

  推进自主创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持续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合肥挖掘有用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质,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智慧农业谷获批建设“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创建“智能育种加速器”获批“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培育优质功能水稻、优质节水小麦、耐旱宜机收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等重大新品种。目前全市两系杂交水稻、抗病小麦、西(甜)瓜、南瓜等领域育种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油菜杂交育种、蔬菜育种、水稻功能基因发掘利用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粒种子,一仓收获。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合肥种业振兴不断积聚优势,加快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高灿红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1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