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3:06:26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9月3日电 “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备感温暖。”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在访问坦桑尼亚期间的演讲中,他回忆起汶川地震后,非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习近平曾这样阐释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对非洲有很浓厚的兴趣,熟知一些非洲国家老一代领导人的名字,熟知坦赞铁路等中非友好佳话”。
的确,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讲述中非之间“患难之交”的情谊。
2013年3月到访刚果共和国时,习近平在演讲中谈到了一所位于中国青海的小学——中刚友谊小学。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刚果共和国为灾区援建了一所小学,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
当时,中方考虑到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捐建一所完整的寄宿小学成本较高、对刚果负担较重,因此建议仅捐建一座教学楼或图书馆,但萨苏却说:“不管造价多高,刚果都会承担。”
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还特别念了中刚友谊小学学生写给萨苏总统的感谢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8年7月,在到访塞内加尔前夕,习近平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打井工程”,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将“解决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塞内加尔邻近撒哈拉沙漠,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2017年3月,乡村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启动,覆盖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工程不仅让民众吃上了“放心水”,还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过去数十年间,医疗队是中非友好的民间使者。
2013年,习近平访问非洲时,专门看望了执行援外任务的中国医疗队,并用16个字首次提出中国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去年2月,习近平在给第19批援中非共和国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再次提到这16个字。他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始,6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以阿尔及利亚为例,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接生了200多万新生儿,许多孩子起名为“中国”。
从数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渡重洋修建坦赞铁路,到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来自非洲的倾囊相助,到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疗队的义无反顾……中国与非洲一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见证中非友谊的温暖故事在续写。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