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59:27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白城8月9日电 (记者 郭佳)第二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9日在吉林大安举办。来自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享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最新成果,并探讨了白城苏打盐碱地开发利用的方向、路径。
会议现场。郭佳 摄吉林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省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近680万亩,90%分布在西部白城、松原两市,不过,这里的苏打盐碱地是中国公认的最难治理的盐碱地类型。
在白城,当地依托以稻治碱模式,使水稻种植面积跃居全省第一。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说,这得益于当地总结出的“大安模式”,即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自育和现代化生产经营。
李洪慈透露,当前,白城正在开展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计划新增和改善水田46.62万亩,全部竣工后可增产粮食5.2亿斤。
“这么大的面积用过去的改良速度,很难在10年内完成,因为水改(以稻治碱)的方式很慢。”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说,“盐碱地改良要只争朝夕,旱改方案3年至5年就能改好。”
目前,沈其荣正率团队在白城镇赉进行苏打盐碱地旱改。沈其荣指出,水在吉林西部仍是稀缺资源,许多地区并不具备水改的条件,因此,尽管水改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探索新治理方式依然非常必要。
沈其荣表示,实验证明,通过用酸打破碱性缓冲体系,建设“秸杆沟”强制洗盐;施用秸杆源腐熟堆肥;施用可溶性有机质和功能微生物;创造舒适的根际环境等六步,即可实现对苏打盐碱地的改造。
8月,吉林大安,经过治理的盐碱地,水稻已呈现丰产景象。郭佳 摄对于土壤微生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则有专项研究。“土壤微生物将是退化土壤恢复的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朱永官说,微生物主导着土壤生命,并通过调节养分循环、分解有机物、确定土壤结构、抑制植物疾病和支持植物生产力来发挥一系列重要的土壤功能。
目前,朱永官通过开发高通量功能基因芯片等方法,实现了对土壤微生物组与健康的诊断。朱永官坦言,此行目的之一是计划将这一成果应用在苏打盐碱地的治理上。
当天,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也分享了各自的盐碱地治理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表示,此次会议不仅为中国盐碱地治理专家学者提供了分享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平台,也为相关部门出台盐碱地治理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各界对盐碱地治理的关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盐碱地治理中来。(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