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赛装节 走向大舞台(走进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9:07 来源: sp20250108

  直苴村的彝族姑娘们正在绣制衣裳。   图为永仁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直苴村“赛装节”上,小朋友们身着精美的彝族服饰。   田维星摄(影像中国)

  在直苴村“赛装节”上,绣娘们正在布匹上勾画喜庆图案。   何新文摄(影像中国)

  云南省楚雄彝族特色服饰在北京秋季国际时装周闪亮登场。   图为永仁县委宣传部提供

  直苴村景色。   张桂伟摄(人民视觉)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孩子们展示剪纸作品,用指尖上的技艺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田如瑞摄(人民视觉)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镇,有一个名叫“直苴”的古老村落。每年春节假期,这里都会组织盛大的“赛装节”。

  “赛装”,顾名思义,就是秀出自己的服装。这场展示彝族服饰之美的时装秀,传承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随着“赛装节”日渐红火,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村庄大放异彩,逐渐为外人所熟知。2009年,永仁县彝族“赛装节”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直苴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编  者  

  

  “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身着艳丽彝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手拉着手,唱起山歌。衣裙飞舞,歌声回荡,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村民用自己的热情点亮了新春佳节。

  一条直苴河从南向北缓缓流过,孕育出两岸肥沃的稻田,河两岸的半坡上坐落着村寨,而赛装场就位于村里的缓坡上。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绿树、麦田与村庄相映成趣,显得安静又祥和,而赛装活动一旦开始,这里立马就变得热闹起来。

  赛出来的盛会,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作为彝族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赛装节”起源于彝族从狩猎游牧向农耕定居的过渡时期。相传,村子里的姑娘们为了赢得自己意中人的青睐,在农闲时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在正月十五前后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展示出自己的勤劳美丽。

  作为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直苴村连接着汉族文化和彝族文化。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小山村中孕育出独特的民俗风情。

  平整开阔的地段就是天然的舞台,而稍加修整的梯面山坡便是看台。“赛装节”前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民族群众、天南海北的游客,都相聚在一起。为了增强观赏性,村里创新民间赛装队的表演形式,分为儿童队、少年队、青年男女队等,通过不同的编排方式让赛装元素更加丰富。

  “正月十五是村中赛装的正日子。”村民李济雁的老家就在赛装场的后面,“到时候,大家都会自己准备好比赛的服装。光是参赛者就有1000多人,观众更是有上万人。”

  绣出来的艺术,把日月星辰织进衣服

  身着彩线织就的五彩衣裤、穿戴美丽的鸡冠帽和绣花鞋,盛装的彝族姑娘们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彝族舞蹈,衣服上的五彩纹饰在阳光下仿佛活了起来。

  在李济雁的记忆里,赛装场的热闹好像从未远离。而与赛装一道刻进生命里的,是彝族人的斑斓刺绣。“村里的姑娘个个都会挑花绣朵。”从小在直苴村长大的李济雁“无师自通”,从最开始简单的围腰,到繁复成套的服装,她都能绣得挺好。

  今年61岁的永仁县彝族刺绣协会会长李如秀也是直苴村人。在机缘巧合下,李如秀开始收藏彝绣,家里拥有数千件藏品,堪称一座小型彝绣博物馆。“我们彝族刺绣的样式是不可重复的。”李如秀藏品众多,但在这些绣品中,从设计、配色到刺绣,却没有一件相同。“每一件绣品都带着绣娘的情感,更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独有的文化符号。”她说。

  飞针走线,绣出日月星辰;巧手翻舞,织就壮丽山河。风雨雷电、花鸟走兽、山川木石……天地自然之间的一切都是彝族姑娘们刺绣的灵感来源。灿烂的红、饱满的绿,碰撞在一起,用色大胆奔放;纹样都取材于自然生活中的物件,常常混搭出粗犷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每个绣娘都是服装设计师。”李如秀说。

  创出来的产业,让非遗元素跨界焕新

  2014年,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走出深山,走向更大舞台。2023年9月,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云南省楚雄彝绣成衣系列发布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由楚雄彝绣饰品缀饰的时尚服装在米兰时装周上闪亮登场,古老彝绣在更大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彩。

  就在2023年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李济雁和其他21位来自永仁的彝族绣娘现场哼着歌、唱着曲,穿针引线、展示刺绣绝活,成为展会上的亮丽风景。

  而在日常生活中,彝绣文创也不断出新,激发出古老技艺的新活力。走进李济雁在永仁彝绣一条街开设的店铺,不仅有传统的彝族服饰、鞋子、围腰,还有更多贴近现代人生活的产品:绣着精致图案的彝绣笔记本,装点着彝绣的商务包,还有各式各样的小摆件、小饰品,叫人目不暇接。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像李如秀、李济雁这样的绣娘,多达5.7万名。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绣娘的努力和创新,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为了扩大“赛装节”影响力,推动彝绣的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绣娘,提高刺绣技能;组建协会,搭建发展平台。彝绣产业逐渐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

  不久前,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启幕。来自永仁的彝族群众通过服饰展示《梦回千年》,再次将古老的乡村时装秀搬上舞台。

  “‘赛装节’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现在从乡村走向世界舞台,楚雄彝绣未来更加可期。”李如秀自豪地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4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