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亮绝活” 用“一技之长”书写追梦人生

发布时间:2025-01-04 11:11:17 来源: sp20250104

  劳动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大国工匠”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新一代高新技能人才正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工匠精神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在当下,有这样一群能工巧匠,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展示了新时代工匠的奋进风采。

  “金牌能手”改进设备省人工

  今年四月,“井口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研究应用”成果正式推广,在燃气炉为油井伴热保温期间,经过脱硫装置的处理,硫化氢含量由3500ppm下降至0-10ppm,进一步降低了天然气的质量隐患。

  这是近期杨莲取得的又一项技术成果,今年45岁的她深耕石油生产和加工技能,将多年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运用于作业现场,解决了多个生产加工中的“操作难题”。

  一直以来,由于采油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空药剂桶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工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分污、就地回注等无害化处理,之后才能让这些药剂桶进入下一流程。然而,在清洗药剂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佩戴多种防护设备,把自己“严丝合缝”地包裹起来,防止吸入刺鼻的气味。此外,桶内残留的化学制剂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时间接触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去年冬天,杨莲看到几名同事正佩戴着全套防护设备,清洗使用过的药剂桶。摘下防护面罩,他们的脸颊被面罩勒出深红色的印痕。面对疲惫的同事们,杨莲想到,或许可以改造出一种更省时省力的自动清洗装置,代替工人们完成清洗工作。

  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杨莲画出装置设计图,打版拿出成品图,联系厂家生产零部件。一切准备就绪后,她和创新研发团队完成了制作和安装,化学药剂桶自动清洗装置成功出炉。在使用过程中,她边应用边改良,分别针对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药剂桶改进装置,实现了密闭无死角的自动化清洗。

  如今,杨莲和她的同事们再也不用带着厚重护具人工清洗药剂桶了,这一装置还推广到外地其他油田产区,让更多人实现高效作业。“我希望每一次创新成果得到推广,都能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更环保、更健康,这也是我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杨莲说。

  “科研埋碳翁”科技攻关解难题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验室,王智林博士正在进行着CCUS微观可视化实验工作,为提升CCUS封碳驱油效果做进一步的准备。

  “80后”博士王智林从事CCUS科技攻关已经11年,这项工作主要针对低渗和特低渗油藏,通过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在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封存二氧化碳,降低采油作业的碳排放量。据王智林介绍,通俗来讲,CCUS技术就是“埋碳在地层”,通过封存二氧化碳等操作来实现“埋碳增油”的效果。

  几年前,王智林来到了联38块,在这一复杂地块上探索CCUS技术的二氧化碳捕集、运输、注入、回收项目应用。联38块是典型的复杂岩性低渗油藏,渗透率不足10毫达西,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内,储层厚度差异超10倍以上。王智林介绍,在这种环境下建设和应用CCUS项目,就像“在米粒上雕花”一样,需要在注采模式和参数优化上达到一定的精细度。

  为了探索最优方案,王智林和同事开展了上百组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在方案设计期间,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做数值模拟,王智林的电脑全天运算不关机,而他本人则和运算软件一起“连轴转”,只在等待软件模拟计算结果的时候休息一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王智林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联38块CCUS示范区方案设计和规划,进一步降低了当地油田的碳排放量,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

  “科研来不得半点虚的,没有什么捷径和秘诀。每一个数据都是实实在在测出来、算出来的,每一个方案都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王智林说。

  “青年突击队”创新协作保工期

  在天津南港乙烯项目部有三个“特殊”的团队,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他们是“青年突击队”,负责做好现场的安全管控,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开展施工技术创新,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率。

  今年3月底,冷冻结晶装置钢结构安装、设备吊装、工艺管道焊接同时进入施工高峰。由于项目之间在施工作业层面深度交叉,这些项目的安全管控面临着很大压力。针对这一隐患,安全管理青年突击队的队长杜保磊带领12名队员,用一周的时间排除了136项风险隐患和30多项安全管理“低老坏”问题,实现了施工作业“零违章”。

  在排查隐患、保障安全之外,青年突击队成员还负责着施工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在技术创新青年突击队的8名工程人员的帮助下,这一项目先后完成钢结构框架模块化、工艺管道预制自动化、物资供应全流程数字化平台等14项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其中,钢结构框架模块化技术创新让施工效率提升近3倍,高处作业安全风险降低75%,大型吊车等机具费用成本比以往减少近3成,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减轻了工人们的作业压力和工作强度。

  此外,由于冷冻结晶装置工艺流程复杂,工艺管道、设备等专业施工质量要求严格,“90后”质检员朱修瑞带领10名青年突击队员开展施工管理模式研发和创新,先后实施管道焊缝二维码、质量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等11项质量管理创新模式。其中,在3万寸径工艺管道焊接作业中,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99%,帮助工人们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我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干劲,用我们学过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位青年突击队的队员表示,尽管工地上的工作有些辛苦,但是能看到大家的创意和创新有了实际效果,心里觉得很有意义。(人民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