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信贷增量扩面提质 精准赋能重点领域

发布时间:2024-12-22 00:56:02 来源: sp20241222

  普惠信贷增量扩面提质

  本报记者 王宝会

  普惠信贷成为上市银行财报的重要增长业务。近日,多家上市银行发布业绩报告显示,普惠信贷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提质。具体来看,无论是普惠型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还是服务于更多的长尾经营主体,商业银行都积极做好服务价格披露,畅通融资堵点,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信贷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加大普惠信贷供给

  普惠信贷因实体经济所需而产生、发展,大型银行的优质普惠信贷供给不仅是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缩影,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6家大型国有银行2023年业绩报告披露完毕。总的来看,6家大型国有银行普惠信贷增量、扩面、提质。比如,农业银行2023年末人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3.5万亿元,增速37%。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3.04万亿元,增速29.40%。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增速近44%。总体上,多家国有银行普惠信贷投放相比2022年,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供给量不断增大。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力普惠信贷效果显著。中信银行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2023年普惠贷款余额5450.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22%。光大银行2023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91.33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4.18%。此外,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去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在总量、结构和覆盖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了多元客群共享普惠信贷发展成果。同时,在业务模式方面,大型银行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全国规模化推进普惠模式取得显著成就,提质发展重点区域,逐渐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专家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说,发展普惠信贷既是政策和监管部门推动的结果,也是自身经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普惠金融的初衷和职责正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是长尾经营主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的繁荣发展。

  精准赋能重点领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多家商业银行在业绩报告中披露,从不同方面细化普惠信贷服务。邮储银行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机构设置,构建邮银协同、总分联动、母子合力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中国银行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交通银行打造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统一品牌,实现线上标准化产品与场景定制产品双轮驱动。

  专家表示,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依然面临信息获取难、服务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尤其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资源没有充分触达用户。因此,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产业信贷服务的同时,还应结合县域经济特点,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普惠金融下沉,为促进县域产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搭建银企融资桥梁,加快促进普惠小微贷款精准投放。“在聊城高新区科技金融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实现银企对接,浦发银行聊城分行发放的800万元贷款为企业扩充产能提供了资金保障。”日前,山东科尔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航表示。近年来,当地通过邀请金融机构为企业讲解金融政策,把脉问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山东聊城高新区科技金融部部长刘庆雷表示,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充分实现普惠信贷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高效匹配,让普惠金融服务更加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深化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的普惠服务是今年开展普惠信贷的重点目标之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普惠信贷总体目标,即保量、稳价、优结构,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满足重点领域普惠信贷需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量价并举、优化结构,总体而言较为合理、务实。保量的方面,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力争全年实现监管目标。稳价方面,在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要求根据LPR合理确定普惠信贷利率水平,未再明确要求降低贷款利率。这些要求,有利于保持普惠信贷市场良性竞争格局。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聚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等重要领域的普惠服务,更好地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的普惠信贷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2个百分点。

  董希淼表示,在普惠信贷总量较大、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做好重点领域的普惠信贷服务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有利于把更多普惠信贷资源赋能各类经营主体,不断提升信贷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用金融科技赋能,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等投放,推动普惠信贷从量增、面扩、价降转向结构优化、质效提高,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数字普惠提质增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化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是商业银行推动业务转型升级,进而全面触达客户的有力抓手。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的《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对促进数字经济时代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金融服务往往受到地域和时间限制,而数字化普惠信贷则打破了这些限制。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就能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无需前往金融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表示,数字化降低了普惠信贷的服务成本和门槛,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为更多人群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是多家上市银行深耕普惠金融的突破口。建设银行自2018年5月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战略以来,探索建立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精准滴灌各类经营主体。聚焦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科创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为长尾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支持。

  中小银行要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浙江农商银行辖内武义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依托数字化改革,积极拓展政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提升普惠金融实效。通过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应用管理系统,搭建农户信用贷款评估模型,有效破解农户融资堵点。

  “银行机构引入数字化技术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不仅节省时间成本,还减少了人为干预带来的误差和延迟,改善了用户体验。”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银行机构通过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个人和企业财产线索、借贷记录等,建立精准的信用画像,从而有助于降低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

  接下来,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借助数字化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至关重要。叶银丹表示,银行机构要结合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个性化产品。例如,针对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或农户推出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产品,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出定制化服务。

  防范信贷风险是数字普惠的重要保障。叶银丹表示,商业银行要建立智能风控系统,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智能风控系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贷风险,不断提高普惠信贷服务水平。(经济日报)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