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2:52:43 来源: sp202412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记者近日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先后走进广东、上海、江苏、辽宁等地,在一线感受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根细针,能完成上千次打孔作业:由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钻针,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一半,却能在印刷电路板上打孔上千次,不断裂、不卡折,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20%;
一缕丝,能耐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直径为7—12微米,看上去像一卷白色绸缎,长期使用温度能达1375摄氏度。这款产品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铝连续纤维耐高温新材料,技术完全自主创新,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生产;
一克棉花,能织500米纱线:通过智能化改造,位于江苏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还量产出超细的高端纱线产品,引领纺织行业技术革新;
一张“纸”,能反复用5年:这是辽宁鞍山企业奇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纸,可广泛应用于会议桌签、广告牌等场景,相比使用传统纸张或液晶显示屏,低碳环保耗电低,还能重复改写,装1粒纽扣电池,能续航5年以上;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广东、上海、江苏、辽宁等地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今年3月,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仪式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行。
什么是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把它比作“超级显微镜”,通过粒子的高速撞击“散裂”出大量中子,再把中子作为“探针”,研究物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锂离子电池、高强合金等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设备,在研发中都可以用到散裂中子源。”
作为第一个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6年来,已向中外科学家完成11轮开放,注册用户超过6000人,完成1700多项课题。“二期工程建成后,装置的研究能力将大幅提升,能为探索科学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王生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先后布局建设10个大科学装置,有力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022年9月,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迄今临床治疗病人数已超过160例。
相比传统放化疗治疗,质子治疗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患者复发风险低、副作用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介绍,“相比原先进口设备,如今国产治疗设备的研发投用,能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负担。”
这一国产设备研发,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的技术赋能。“产生高能粒子的加速器是质子治疗设备的关键装置,上海光源的加速器研究团队,为设备研发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大量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副主任邰仁忠向记者一一列举创新成果: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2012年立项,攻关研发逾10年,在紧凑型同步加速器结构等关键技术上取得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不只服务国产治疗设备,自2009年在上海张江建成投用以来,上海光源已服务全国近800家单位、约4500个研究团队的4.7万多用户,支撑他们完成2万多个实验课题,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邰仁忠感慨:“持续攻关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还要坚定走下去!”
锚定做最吃劲的“从0到1”原始创新,上海强基础、搭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已由2014年的3.4%提升至2023年的4.4%。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20个,“国字头”高端科研平台超过80家。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我们的坚定目标和主攻方向。”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我们将把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功能全面升级。”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我们公司生产的第一台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仅600千瓦,现在已达到16兆瓦,关键部件全靠自主创新攻关。”金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感慨,“公司成立20多年来,靠创新起家,更靠创新当家。”
步入位于江苏盐城的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一件件风力发电部件正在各实验台测试、验证。翟恩地告诉记者,围绕塔架、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金风科技带动超过37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生产的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
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所在的盐城,过去是风力资源大市,如今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产业高地如何炼成?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冀军道出缘由:“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风电全产业链。”
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突破。近年来江苏出台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产业间链式发展、区域间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细河厂区,空气中闻不到药味儿,一块巨大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各厂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数值。“这些环保数据全部联网,同步向公众展示。”东北制药副总经理刘琰说,2018年以来,东北制药以厂区整体搬迁为契机,先后投入超过13亿元,全面升级厂房设备,改进改造生产工艺。
“以维生素C片生产为例,通过工艺流程改造,我们收集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减少排放,同时将尾气产生的热能再反哺生产,每年可为企业节煤300多吨。”刘琰感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减排压力大的辽宁,近年来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575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176家,“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1%。
“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必须破解的难题。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
“研发飞行汽车,公司做了逾10年,从最早的飞行摩托,到现在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产品已更新至第五代。”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仇明全告诉记者,企业专注研发,政策支持有力。今年4月,广东广州番禺区在广州大学城首批规划建设4个飞行汽车起降点,为飞行汽车测试、试验提供场地,解决了大问题。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广东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广东将瞄准战略前沿和必争领域,进一步梳理完善未来产业发展布局,重点突破关键技术,突出应用场景牵引,着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努力赢得战略主动。
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楼上楼下,成果转化。”江苏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带记者参观研究院的二层小楼,楼下是高精度精密仪器实验室,楼上有三维光传感、光器件封测中试平台,“一栋楼里就能实现成果研发‘从0到1’,成果转化‘从1到N’。”
“既攻关‘卡脖子’技术,也关注、服务市场需求,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从光电芯片到集成器件的定制化封装测试等服务。”李侠介绍,仅光电芯片封装测试平台,就能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研发和设备投入。
一头连接科研,一头连接产业。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江苏已有560多家。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将持续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着力破解产学研用互动渠道不畅通导致的“不能转”问题、科技成果价值难量化导致的“不好转”问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不到位导致的“不想转”问题,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上实现更大突破。
改革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给芯片装“空调”?这在辽宁沈阳不是稀罕事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团队研发的微型半导体温控器件,不到一角钱硬币大小,通电后能迅速为半导体芯片降温,提升芯片使用性能。
2021年9月,孙东明团队以专利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成立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温控器件月产能已突破30万枚,服务供应40余家行业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推动成果转化,有股权激励的政策支持,有各类中试基地的硬件支持,也有政府优质的服务保障。”孙东明感慨,“相关部门全流程跑腿,公司从选址到建成投产,仅用了3个月。”
发挥大学大院大所集中的科教资源优势,近年来辽宁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布局36家省级中试基地,构建了覆盖全省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体系。2023年辽宁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08.3亿元,同比增长30.8%。
改革活力,涌动在产业一线。船舶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上海长兴岛,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长兴海洋实验室所在地。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员、长兴海洋实验室船舶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胡小锋介绍,过去,船舶制造一线的需求科研机构不掌握,很多成果不能在造船厂直接应用。如今,科研扎在产业一线,瞄准关键技术精准攻关。
优化体制机制、服务供需两端。各地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个个工厂车间、院所、企业,长出“创新花”,结出“产业果”,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
(本报记者孙振、郭雪岩、谢卫群、郝迎灿、王云娜、黄晓慧)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