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心相近 | 飞越太平洋,感受中美民意暖流

发布时间:2024-11-24 20:38:54 来源: sp20241124

  从北京到旧金山,跨越宽广的太平洋。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8年前,在美国城市西雅图,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生动阐释聚同化异的道理,强调广泛培植人民友谊的重要性。

  如今,在全球瞩目中,习近平主席应邀开启旧金山之行。这将是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次来到美国,也是继去年巴厘岛握手后中美元首再次面对面会晤。

  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大原则,为走好中美关系未来之路提供了指南,得到两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近日,记者采访了与习近平主席相识近40载的美国“老朋友”和多位游学中国的美国青年、知名学者、文化名人,深切感受到支持友好往来的广泛民意,见证人们用不同方式为推动两国关系企稳向好添砖加瓦。

  42年前,一架中国民航班机从北京出发,经上海、旧金山飞往纽约。这是中国第一条飞越太平洋到达北美的航线。

  1981年1月7日,中国民航首航美国纽约成功。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航线全程为1.58万公里。

  今年11月初,随着中美正向互动渐多,中国国航恢复从北京到旧金山的直飞航线。紧接着,美联航恢复旧金山到北京直飞航线。

  日前,记者赴旧金山所乘的航班满员: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有做生意的中年人、游学的学子、探亲的老人,也有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和报道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的媒体记者。

  “欢迎来到旧金山,”美国海关的拉美裔工作人员得知记者前来报道中美元首会晤和APEC会议后说,“这可是大新闻,你们肯定会超级忙碌。”

  在机场,退休前担任摄影记者的美国人罗杰·詹森饶有兴致地说起他的中国之行——飞速的高铁、美味的中餐,最重要的是,“每个中国人都那么友好”。

  旧金山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场地外的宣传海报。

  旧金山的唐人街规模在全美名列前茅。12日中午,旧金山三邑总会馆建筑挂出红色横幅——“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

  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荣誉会长何伟明兴奋地对记者说,当地华侨华人热切盼望着习近平主席的到来,期待此次中美元首会晤促进两国关系、推动亚太地区合作。

  在美国,吃中餐时打开藏着“运气指南”小纸条的“幸运饼干”,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就餐仪式。唐人街上就有一家制作“幸运饼干”的“老字号”。店主陈展明告诉记者,唐人街对旧金山旅游业贡献很大,近日正张灯结彩、举办活动,迎接APEC会议。

  旧金山唐人街近期举办包括夜市在内的多项活动,以吸引参会者、游客和市民光顾。

  “中美人民都一样,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陈展明由衷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到来可以进一步推动两国交流合作。他还呼吁更多美国政界人士像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一样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多发出积极的声音,“加州的做法可以成为促进中美友好的一个范例”。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高度关注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他认为,两国要找到稳定双边关系的方法,也要想办法加强互信,携手应对两国乃至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

  这名美国学者40多年前首次到访中国,后又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同亚太地区的紧密合作。他告诉记者,包括许多亚太地区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非常关注习近平主席此行,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他们期待中美关系能够稳定发展,中美两国能携手促进亚太地区繁荣发展。

  “相隔万里,我们仍是邻居”

  旧金山的形象标签总是离不开“桥”的意象。知名地标金门大桥横跨海湾,游客络绎不绝。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一座又一座“桥梁”跨越大洋,连接中美。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地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外青年歌唱家并肩而立,一同吟诵关于友谊的诗句,他们身后的费城交响乐团艺术家和台下两千余名观众一同静静聆听。

  这是今年1月6日在费城举行的“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美国首演中的一幕。10个多月后的11月10日,费城交响乐团的艺术家和中国交响乐团及多国歌唱家在北京举行音乐会,再次演绎了“唐诗的回响”音乐会选段。这两场音乐盛会,都是为了纪念“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50年前,费城交响乐团来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50年来乐团13次访华,成为活跃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使者”。

  11月10日,“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时强调,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希望费城交响乐团和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家一道,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进艺术繁荣,为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再续新篇。

  “相互理解帮助我们跨越距离的障碍,相隔万里,我们仍是邻居。”这是马思艺对王勃诗句的理解。

  小提琴手戴维·布思参加了乐团历次访华之旅。首次访华时23岁的青年,如今已是一头银发。中国也是他走出美国到访的第一个国家。据布思回忆,当年首次访华演出后,美国乐团送给中国乐团的是一把号,中方回赠的是一面锣。无论是来自东方的乐器还是西方的乐器,人们期待奏响的是友谊的旋律。

  “中国之行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布思告诉记者,“在那里,我有相识50年的老朋友。”

  2019年1月29日,布思在位于美国新泽西的家中练琴。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双方利益交融十分紧密。中美关系发展关乎两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福祉。发展好中美关系,需要汇聚各方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在北京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的展厅内,陈列着一份见证半个世纪前“乒乓外交”的礼品。

  这是底特律商界赠送中方的乒乓球拍。

  1972年2月,美国底特律商界代表向中方赠送一副乒乓球拍,表达对两国开启民间外交的支持。蓝底白字的球拍上,一只白鸽衔着橄榄枝展翅飞翔,上面用英文写着“和平一代”。两个月后,在全美瞩目下,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底特律。底特律民众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运动员亮出欢迎标语牌,其中一块书写着“了解、友谊、和平”。

  这三个词,至今依然回响在大洋两岸的中美人民心中,寄托着广大民众诚挚的期盼。

  1972年4月,底特律观众举着用中文书写的标语牌,在赛场上热情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

  2015年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到访距西雅图不远的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同美国青少年亲切地交流互动。习近平主席邀请大家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体验和感知中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一年后,林肯中学百余名师生应邀访问中国多个城市。返回美国后,不少学生萌生赴华深造的心愿。时任校长埃尔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讲述“跨洋之约”的更多续篇。

  “我想告诉习主席,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这些年轻人们会一直致力于两国友好。”埃尔文表示,自己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视。

  “孩子们在中国之行中感到最兴奋的事莫过于认识中国朋友,”埃尔文告诉记者,“青少年为未来代言,他们彼此增进交流对话,有利于我们共同的美好未来。”

  2016年10月8日,香港乒乓球运动员与林肯中学学生进行交流比赛。

  11月6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内,20多名来自美国不同高校的年轻人正在展开此次来华游学最“酷”的项目——体验磁悬浮列车技术。刘易斯-克拉克学院学生托伦·帕森斯告诉记者,他此行认识了更加丰富的中国,回到美国后想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一个专栏,“把中国的故事告诉更多美国年轻人”。

  “这样的情谊多么珍贵。”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中美共同抗战的历史深深感动重庆高中学生肖瑞恩。观展中,他结识了一名来自美国的年轻人。美国青年聊起自己喜爱的中国文化、乒乓运动,中国少年说起重庆的桥梁、山川和火锅,两人相约“要再见面”。

  8月8日,在中国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举行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上,嘉宾参观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

  “青年关乎我们的未来。”萨拉·兰蒂女士曾在1985年接待过赴美考察的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他们的友谊持续近40年。在这位见证数十载中美交往历史的老人看来,展开人文交流、学习彼此经验、了解对方文化,这些做法尤为可贵,“我们应学习如何和平共处”。

  “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2015年在西雅图,面对美国各界人士,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确本国的发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确同他国、同世界的相处之道。”去年在巴厘岛同拜登总统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一席话意味深长。

  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希望美方看到民心所向,同中方相向而行,为世界和平增添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强信心,为共同发展增加动力。

  总策划:傅华 吕岩松

  总监制:任卫东

  策划:孙承斌 倪四义 班玮 李忠发 颜亮

  监制:冯俊扬 韩墨

  统筹:闫珺岩 徐海静 吴丹 孙浩

  主笔:孙浩

  视频:马峥 郑开君

  参与记者:杨士龙 吴晓凌 宿亮 韩梁 缪晓娟 杨依军 胡友松 熊茂伶 邓仙来 杨淑君 郭沛然 王普 袁秋岳 周思宇 陆华东 黄培锋

  摄影:李建国 姚大伟 申宏 王迎 卢炳辉 王全超

  编辑:赵嫣 张远 陈杉 张代蕾 刁泽 王申 淡然

  剪辑:沈浩洋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